[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调节混凝土养护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27301.9 | 申请日: | 2016-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9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罗志光;张长亮;涂维;张鑫敏;陈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志光 |
| 主分类号: | C04B40/02 | 分类号: | C04B40/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6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调节 混凝土 养护 环境温度 湿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养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调节混凝土养护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建设的发展,无论是在民用建筑还是在道路交通领域的建设,都在产生日新月异的进展。而混凝土作为一种耐水性好、强度高、可塑性好、耐久性强而且成本低的材料,在现代建设中,应用及其广泛。但同时,混凝土在达到既定强度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养护,使得混凝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混凝土在浇捣过程中,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一般采用自然养护和养护膜养护,自然养护方法受环境影响严重,不能人为控制,而且养护周期较长;养护膜养护需要可以较好的达到保温保湿效果,但在环境较为炎热的时候回使得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较高,同时可能发生养护膜包裹不严实达不到保湿的效果,不能很好得控制混凝土养护条件。
因此,在混凝土养护方面需要一种能够更好得达到混凝土养护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且能够自动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装置,让混凝土养护更加自动化并且方便有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自动调节混凝土养护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装置,解决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推进社会的发展。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调节混凝土养护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装置,包括温控装置、加湿装置和储水装置三部分。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滚轮支座、温度感应器、水泵、输水管、制冷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滚轮支座、湿度感应器、水泵、输水管和水雾喷头;所述储水装置包括储水箱、水压感应器、输水管和水泵。所述温控装置从储水装置中抽水进行温度调节后,将水传输到加湿装置,在湿度感应器的控制下,通过水雾喷头喷水调节混凝土养护环境湿度和温度,所述水的输送管道为金属导热管,通过滚轮架设在混凝土上方,在水流动过程中对混凝土养护环境温度进行调节。
所述的温控装置包括制冷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可为水冷式或空冷式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为外热式电加热装置。
所述的温控装置中的温度感应器可以感应养护环境的温度,根据所需达到的温度,来控制水通过进水口流向制冷装置或是加热装置。
所述的滚轮支座为轻质金属材料。
所述的加湿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养护的混凝土面积大小而有多个同时工作。所述的加湿装置中的湿度感应器通过湿度指标来控制喷头喷出水雾的量。
所述的储水装置中水压感应器会通过感应出水口处水压大小,来控制是否继续输送水。
优先的,所述的温控装置外部结构是由绝缘隔热材料制作;所述制冷装置和加热装置则由导热材料制作。
优先的,所述的温控装置和加湿装置的输水管与所述的储水装置的输水管均为金属导热管。
优先的,所述的输水管均通过法兰连接件和温控装置、加湿装置以及储水装置相连接。
优先的,所述的加湿装置外涂有憎水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对混凝土进行加温加湿处理,还可以进行降温处理,功能更加全面;在养护的混凝土面积较大时,可以配置多个加湿装置,通过输水管连接,从而达到大面积混凝土养护效果;本装置运输、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快捷;本装置在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和压力感应器的作用下,在开始工作后,能够达到自动控制的效果,减少人工的消耗,提高施工效率,实现智能化施工,并且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养护效果;本装置的采用水雾喷头加湿,从而使加湿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并实施本实用新型,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其优选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1是温控装置,2是加湿装置,3是滚轮支座,4是温度感应器,5是水泵,6是制冷装置,7是加热装置,8是湿度感应器,9是水雾喷头,10是储水箱,11是水压感应器,12是输水管,13是法兰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志光,未经罗志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73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升油脂脱蜡效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茶油加工用搅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