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力除氧器排放的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4170.9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7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伟;孙中超;褚东发;宋志刚;孙琳;吉彬;王虎一;胡轩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力 排放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力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力除氧器排放的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给锅炉供应的软化水需要热力除氧器除氧,热力除氧是最传统也是最彻底的除氧方法,热力除氧器一般通过蒸汽给软化水加热到104℃,水加热到104℃后,软化水中溶解的氧气及其它不凝性气体从水中排出到水面,氧气及其它不凝性气体通过除氧器的放散管排出室外。热力除氧虽然将软化水中的氧气排出,但由于软化水被加热到104℃,一些软化水产生的蒸汽及热会随着除氧器放散管与氧气及其它不凝性气体一同直接排出室外,这样会造成热能和水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在软化水除氧过程中回收热能和水资源的余热回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力除氧器排放的余热回收系统,与锅炉连接,包括第一放散管、第二放散管、第一旁通管、第二旁通管、进水管、换热器、第一除氧器和第二除氧器,第一放散管的进口通过第一球阀与换热器热流通道的出口连接,进水管通过第二球阀与换热器冷流通道的进口连接,换热器冷流通道的出口通过第三球阀、第三连通管、第四球阀和第一电动阀与第一除氧器的进水口连接,换热器冷流通道的出口通过第三球阀、第三连通管、第五球阀和第二电动阀与第二除氧器的进水口连接;第一除氧器的排气孔通过第六球阀、第二放散管和第七球阀与换热器热流通道的进口连接,第二除氧器的排气孔通过第八球阀、第二放散管和第七球阀与换热器热流通道的进口连接;第一除氧器的进气口上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止回阀和第三电动阀,第二除氧器的进气口上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止回阀和第四电动阀;第一放散管的出口竖向高度高于第一放散管的进口竖向高度,第一放散管的进口通过依次连接的集水槽、U型水封、观视镜和第三止回阀与第一除氧器的循环水进水口连接;第一除氧器和第二除氧器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连通,且第一连通管上设有截止阀;第一除氧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九球阀、第二连通管、第十球阀、水泵、第四止回阀和第十一球阀与锅炉的进水口连接,第二除氧器的出水口通过第十二球阀、第二连通管、第十球阀、水泵、第四止回阀和第十一球阀与锅炉的进水口连接;第一旁通管一端与第一放散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放散管连接,且第一旁通管上设有第十三球阀,第一放散管上设有第十四球阀,第十四球阀位于第一放散管的出口与第一放散管和第一旁通管连接点之间的位置;第二旁通管一端与进水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连通管连接,第二旁通管上设有第十五球阀。
所述第一放散管竖直设置,第一放散管出口上方设有雨帽。
所述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或盘管式换热器。
所述U型水封底部设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节能效果明显,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41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MGGH的双效辅助换热器系统
- 下一篇:一种锅炉给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