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捕捞并分区收集鱼虾蟹的抬网式渔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24148.4 | 申请日: | 2016-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3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 发明(设计)人: | 何杰;许文军;谢建军;王庚申;汪玮;施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73/02 | 分类号: | A01K73/02;A01K73/06;A01K61/90 |
| 代理公司: | 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106 | 代理人: | 杨康星 |
| 地址: | 31602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捕捞 分区 收集 鱼虾 抬网式 渔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具及捕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自动捕捞并分区收集鱼虾蟹的抬网式渔具。
背景技术
抬网又称搬网,抬网捕鱼是把抬网提前沉网设置在捕捞水域,通过灯光诱捕、饵料集中诱捕,再迅速起网把鱼兜在网内,以达到捕捞目的的捕鱼方法。大型抬网长宽达20~40米或更大,沉网后渔网网兜里面的鱼一般在几百斤至几千斤之间,多时可达上万斤,若采用人工起网和人工收集渔获物,其劳动强度大、作业周期长,人力成本高,而且还会占用较多的沉网时间,影响产量。
授权公告号为CN20493004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调查水库鱼类资源的抬网装置,通过旋转收线轮完成起网动作,该装置可起网作业的轻松、迅速,但明显的,依然需要人工收集渔获物。
授权公告号为CN201025832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沉浮式自动收合捕鱼设备,利用油压缸和沉浮船来实现起网和收集渔获物。上述专利结构复杂,且大部分机械部件都需要没入水中,加之油压缸和沉浮船的操作涉及到远程控制技术,所以系统整体稳定性不高。而强行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必然导致成本剧增,因而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由上可见,抬网捕鱼属于常见的扑鱼方法,而目前的抬网捕鱼人工强度大,需要24小时盯梢、以及人工起网和收鱼,因此发明一种可自动起网并自动收集渔获物的抬网渔具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抬网捕鱼只能中起网和收集渔获物劳动强度大、耗时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捕捞并分区收集鱼虾蟹的抬网式渔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捕捞并分区收集鱼虾蟹的抬网式渔具,包括抬网及起网装置,还包括收集笼,所述抬网中部与收集笼之间设一号过鱼通道,所述一号过鱼通道内设有朝向收集笼的一号倒须。
所述收集笼包括虾蟹仓、鱼仓及二号过鱼通道,所述一号过鱼通道连通至虾蟹仓,所述二号过鱼通道一端与虾蟹仓的上部连通、另一端与鱼仓连通,所述二号过鱼通道内设有朝向鱼仓的二号倒须,所述虾蟹仓的侧壁为光滑壁或光滑围栏。
所述虾蟹仓为锥形仓。
所述收集笼内设隔板,所述隔板的构成虾蟹仓、另一侧构成鱼仓,所述二号过鱼通道设置在隔板上的通孔。
所述鱼仓与虾蟹仓并排布置或上下布置。
所述收集笼配有供氧装置、配有提升装置。
所述起网装置包括设置在抬网四个边角的支撑杆与拉网绳,还包括绞绳机,所述支撑杆上设定滑轮,所述拉网绳一端连接抬网,绕过定滑轮后,另一端连接至绞绳机。
所述绞绳机的电机配有间隙运行电路。
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至少一个穿线环。
所述抬网配有自动投饵装置,所述自动投饵装置的投饵周期与绞绳机的运行周期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抬网在起网装置的作用下起网时,抬网内的渔获物经一号过鱼通道自动进入收集笼,无需人工即能完成起网和收集渔获物的工作,节约时间且人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收集笼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收集笼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间隙运行电路的示意图。
抬网1、起网装置2、收集笼3、一号过鱼通道4、一号倒须5、虾蟹仓6、鱼仓7、二号过鱼通道8、二号倒须9、隔板10、支撑杆11、拉网绳12、绞绳机13、定滑轮14、穿线环15、自动投饵装置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捕捞并分区收集鱼虾蟹的抬网式渔具,包括抬网1及起网装置2,还包括收集笼3,所述抬网1中部与收集笼3之间设一号过鱼通道4,所述一号过鱼通道4内设有朝向收集笼3的一号倒须5。实施例一的抬网1在起网装置2的作用下起网时,抬网内的渔获物经一号过鱼通道4自动进入收集笼3,无需人工即能完成起网和收集渔获物的工作,节约时间且人工成本低。实施例一中的收集笼3安装在水面以下,且低于抬网1的最低点,当收集笼3快满时将收集笼3拉伸出水面即可;一号倒须5用于防止渔获物从收集笼3回游到抬网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41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