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车箱底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2690.6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3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何峰;陈世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南涪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2 | 分类号: | B62D33/02;B62D3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8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车箱 底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车箱底板。
背景技术
汽车车箱是设于汽车后侧用于盛装货物的箱体,汽车车箱包括底板、框架和箱板,三者共同形成一个容纳货物的空腔。其中,车箱底板在车箱的使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整个车箱的基体,可以支撑起框架和箱板,承载了整个车箱及车箱内货物的重量。
现有车箱底板通常包括一块实心的钢板,再于该钢板下端通过铆接的方式设置多根横梁,使用时将该带有横梁的钢板放置于汽车主体上,通过横梁将车箱底板与汽车主体连接好即可。然而,这样的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1、钢板太重,增加了汽车的负担,满足不了现在对汽车轻量化的需求,而如果要减轻钢板的质量,只有减小其厚度,但这样底板的强度又达不到要求;
2、横梁与钢板采用铆接的方式连接,在汽车受到较大的振动时,钢板与横梁之间容易发生位移,导致钢板与横梁之间连接不稳;
3、在组装汽车时,需要先将钢板与横梁连接,再将横梁与汽车主体连接,此种多次连接的方式导致组装操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高强度车箱底板,该车箱底板质量轻、强度高、自身连接稳定、与汽车主体组装时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基础方案:一种高强度车箱底板,包括底板本体,底板本体包括多块呈一字形分布的分板,所述分板为铝合金板,分板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之间设有多块连接上板和下板的筋板,多块筋板与上板和下板共同形成蜂窝状结构;所述下板的下端设有横梁,横梁为铝合金横梁,横梁的两端均延伸至底板本体的边缘;同一块分板中上板、下板、横梁和所有筋板一体挤压成型,相邻的分板之间摩擦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车箱底板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为:
1、分板和横梁均为铝合金材质,即整个车箱底板均为铝合金材质,相较于钢板而言,本方案的车箱底板更轻便,能满足现在对汽车轻量化的需求。
2、多块筋板、上板和下板共同形成蜂窝状结构的分板,蜂窝状结构是指密集的多孔结构,类似于蜂巢的结构;同等情况下,相较于普通的实心板而言,内部为蜂窝状结构的板强度更高,因此,在满足轻量化的情况下,本方案中的车箱底板还能满足强度高的要求。
3、同一块分板中上板、下板、横梁和所有筋板一体挤压成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些通过粘接方式形成的蜂窝状结构而言,一体挤压成型的蜂窝状结构强度更高;另外,横梁与分板一体成型,相较于现有铆接的连接方式而言,其在受到较大振动时,两者之间不会发生位移,连接方式更稳定;而且在进行汽车组装时,无需再经过底板本体与横梁之间连接的工序,直接将横梁与汽车主体连接即可,简化了组装过程,组装更简单,效率高。而现有技术中的钢板与横梁之间是无法实现一体挤压成型的。
4、底板本体包括多块分板,车箱底板通常尺寸较大,一体挤压成型难度高,将其分为多块分板分别一体挤压成型,极大地降低了挤压成型的难度;相邻的分板之间摩擦焊连接,相较于普通的热熔焊、弧焊而言,摩擦焊强度损失小,其焊缝里无气泡、针孔等缺陷,焊接强度好。
以下是基于上述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基于基础方案,所述横梁的中轴线与上述一字形的长度方向垂直。相较于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而言,垂直的分布关系下,底板本体和横梁的接触点少,发生应力集中的机率小;另外,当车箱底板受到横向的挤压时,两者在垂直分布关系下,横梁还能承受一定的挤压力。
优选方案二:基于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一,所述分板沿一字形长度方向的宽度为180mm,横梁的宽度为80mm。如此的宽度比例比较适合。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的距离为15mm,上板的厚度为2-3mm,下板的厚度为2-3mm,横梁的高度为3-5mm。如此的竖向距离、高度或厚度比例比较适合。
优选方案四:基于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或三,所述蜂窝状结构中的蜂窝孔为圆形。结构简单,强度高,承载能力强。
优选方案五:基于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或三,所述蜂窝状结构中的蜂窝孔为椭圆形。结构简单,强度高,承载能力强。
优选方案六:基于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或三,所述蜂窝状结构中的蜂窝孔为三角形。结构简单,强度高,承载能力强。
优选方案七:基于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或三,所述蜂窝状结构中的蜂窝孔为四边形。结构简单,强度高,承载能力强。
优选方案八:基于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或三,所述蜂窝状结构中的蜂窝孔为正六边形。结构简单,强度高,承载能力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南涪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南涪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26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屏幕显示双系统画面的显示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图像文件的编辑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