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量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1463.1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3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娄梦梦;桂敏娜;范露晓;高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镭纳涂层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7/06 | 分类号: | G05D7/06 |
代理公司: | 宁波象山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70 | 代理人: | 李琰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流量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化工、石油、钢铁、轻工等生产过程中,都要求对流量进行控制,流量控制系统一般由流量计、调节器和流量调节装置组成。流量计(见流量传感器)用来测量被控流量,并把它变换成可直接与给定量比较的物理量(一般是电压),当流量计的输出与给定量之间存在偏差时,调节器对偏差信号进行处理并输送给流量调节装置,流量调节装置据此调节阀门的开启程度,以改变管道中的流量,使之趋于期望值并保持在期望值附近,流量调节装置依流体的传输方式不同有多种形式,然而,现有的流量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较低,人力资源消耗大,为此,我提出一种流量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量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流量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较低,人力资源消耗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量控制系统,包括皂液桶,所述皂液桶的右侧底部设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底部中央设有支管,所述输送管道的右端设有沥青桶,所述输送管道的外壁左侧依次设有料泵、分流计和双开三通阀,所述输送管道的外壁右侧依次设有双开三通阀、分流计和料泵,两组所述双开三通阀的顶部均设有L形进液管,左侧所述L形进液管的左端与皂液桶的右侧顶部连接,右侧所述L形进液管的右端与沥青桶的左侧顶部连接,所述支管的底部设有胶体磨,所述胶体磨的左侧设有电机,所述胶体磨的表面中央右侧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底部设有冷却水循环装置。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道、L形进液管、排液管和支管的外壁表面均设有碳纤维层。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表面设有聚氨酯泡沫塑料层。
优选的,所述皂液桶和沥青桶的内壁均设有环氧树脂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组料泵分别输送皂液和沥青,两组分流计可以对皂液和沥青进行疏导分流,两组双开三通阀可以分别控制皂液和沥青的流量,当流量大的时候可以将皂液和沥青分别通过L形进液管输送到皂液桶和沥青桶内部,防止阻塞管道,通过输送管道、L形进液管、排液管和支管的外壁表面均设有碳纤维层,碳纤维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腐蚀,耐疲劳性好等特点,延长了输送管道、L形进液管、排液管和支管的使用寿命,电机的表面设有聚氨酯泡沫塑料层,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吸声隔音的作用,避免电机工作产生的噪音对工人的听力和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通过皂液桶和沥青桶的内壁均设有环氧树脂涂层,避免皂液桶和沥青桶的内壁长期与各种化学成分接触而生锈腐蚀通过分流计和双开三通阀可以让液体流速均匀,便于自动掌握流量,根据流量控制配比,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不需要一直查看检测流量,作业更轻松,减少作业人员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皂液桶、2L形进液管、3输送管道、4料泵、5分流计、6双开三通阀、7支管、8沥青桶、9冷却水循环装置、10胶体磨、11电机、12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流量控制系统,包括皂液桶1,所述皂液桶1的右侧底部设有输送管道3,所述输送管道3的底部中央设有支管7,所述输送管道3的右端设有沥青桶8,所述输送管道3的外壁左侧依次设有料泵4、分流计5和双开三通阀6,所述输送管道3的外壁右侧依次设有双开三通阀6、分流计5和料泵4,两组所述双开三通阀6的顶部均设有L形进液管2,左侧所述L形进液管2的左端与皂液桶1的右侧顶部连接,右侧所述L形进液管2的右端与沥青桶8的左侧顶部连接,所述支管7的底部设有胶体磨10,所述胶体磨10的左侧设有电机11,所述胶体磨10的表面中央右侧设有排液管12,所述排液管12的底部设有冷却水循环装置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镭纳涂层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镭纳涂层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14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进行多工位同时打磨的磨砂装置的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湿法管件内外圆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