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1380.2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5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有智;成尚元;焦纬洲;袁志国;张巧玲;高璟;罗莹;申红艳;栗秀萍;祁贵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9/38 | 分类号: | C01B39/38;B01F3/08;B01J19/00;B01J4/00;B01J4/02;B01J19/12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5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撞击 微波 加热 耦合 反应 装置 | ||
1.一种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器(1),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器(1)包括壳体(1.15),壳体(1.15)顶部装有微波发生器(1.5)和撞击流装置,撞击流装置包括进液管Ⅰ(1.1)和进液管Ⅱ(1.2),进液管Ⅰ(1.1)和进液管Ⅱ(1.2)长度相等且并排设置,进液管Ⅰ(1.1)和进液管Ⅱ(1.2)下方分别设有低压精细雾化喷嘴Ⅰ(1.3)和低压精细雾化喷嘴Ⅱ(1.4),且低压精细雾化喷嘴Ⅰ(1.3)和低压精细雾化喷嘴Ⅱ(1.4)相向对称设置,壳体(1.15)内部安装内胆(1.10),且低压精细雾化喷嘴Ⅰ(1.3)和低压精细雾化喷嘴Ⅱ(1.4)设置于内胆(1.10)之中,内胆(1.10)中设有测温系统,内胆(1.10)的中部及下部装有筛板(1.8)、底部设有出料口(1.9)接出壳体(1.15)之外,壳体(1.15)一侧装有冷却器,在低于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器(1)的两侧分别设有储液槽A(9)和储液槽B(10),储液槽A(9)通过泵Ⅰ(7)、流量计Ⅰ(3)连接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器(1)的进液管Ⅰ(1.1),储液槽B(10)通过泵Ⅱ(8)、流量计Ⅱ(4)连接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器(1)的进液管Ⅱ(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用能够反射微波的材料制成的壳体(1.15)为金属壁封闭的矩形多模箱体,壳体(1.15)上装有控制面板(1.6)以及炉门(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内胆(1.10)为圆柱形嵌套在壳体(1.15)内,体积为壳体(1.15)的1/2-2/3,内胆(1.10)顶部与壳体(1.15)顶部间留有一段距离,为内胆(1.10)高的1/1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筛板(1.8)面积为内胆(1.10)底板的1/3 ~ 3/4,筛板(1.8)上均匀分布有直径为0.8 cm ~1.2 cm的筛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器分别与进水管Ⅰ(1.13)和出水管Ⅱ(1.14)相连,进水管Ⅰ(1.13)接有调节阀(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低压精细雾化喷嘴为孔径0.5 mm~0.8 mm的市售低压精细雾化喷嘴,低压精细雾化喷嘴Ⅰ(1.3)和低压精细雾化喷嘴Ⅱ(1.4)之间的距离L为L=(0.6~4) d0,其中d0为喷嘴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液槽A(9)和储液槽B(10)为密闭槽,储液槽A(9)和储液槽B(10)以及进液管Ⅰ(1.1)和进液管Ⅱ(1.2)外壁均设有加热保温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测温系统包括镀四氟铂电阻温度传感器(1.7),镀四氟铂电阻温度传感器(1.7)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面板(1.6)的信号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撞击流-微波加热耦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15)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内胆(1.10)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加热保温装置是加热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13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讯收音机的防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手指结构收音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