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环‑环式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射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15136.5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2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秦君;徐可;胡玉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结构 介质 阻挡 放电 射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质阻挡放电装置,更加具体的说是一种螺环-环式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射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气介质阻挡放电中,有一种为体介质阻挡放电,另一种情况为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同时所述的体介质阻挡放电的气体击穿电压比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高;同时所述的体介质阻挡放电在相同能量下产生的活性粒子种类和数量比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少,也就是说前者没有放电均匀;沿面介质阻挡放电根据电极结构又可分为“共面型”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和“非共面型”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共面型”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由于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在介质的同一侧,相当于介质厚度翻了一倍,所以与“非共面型”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相比,气体击穿电压相对比较高,并且相同能量下产生的活性粒子种类和数量相对比较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条件不足,提供一种螺环-环式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射流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高压电极为内径6.5mm、外径8.5mm、长85mm的不锈钢螺旋管,在它的外层紧密覆盖一内径8.3mm、外径12mm、长125mm的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管的下端为圆锥体形状,并且有一个孔径为2.5mm的气体出口;在石英玻璃管的外壁距气体出口12mm处,紧密缠绕着长45mm、厚0.28mm的铜箔,并作为环状接地电极;所述装置采集距气体出口下方5.3mm处射流的光谱信号时,在该处水平放置了一个厚1.5mm的石英玻璃板,而测量射流长度时把石英玻璃板去掉;本实用新型采用高纯度气体(纯度为99.999%)从上方气体入口进入,并利用质量流量计控制其流量为2lpm;电源采用幅值0-25 kV,频率为10 kHz的交流电源;电源输出电压利用高压探头测量得到,同时所述装置输出电流通过测量与接地电极串联的100欧姆电阻上的电压得到,所述装置的李萨如图形通过与接地电极串联150 nF电容得到,并记录在装置所使用的示波器上;所述特征发射光谱由光谱仪的1000 grooves/mm光栅采集得到,并且光纤探头固定在石英玻璃板下方4 mm处;放电照片与射流长度是由尼康数码相机(COOLPIX S600)拍照得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述装置可以降低等离子体射流源工作的峰值电压,使等离子体射流源能够在峰值电压2.01KV下,将气体击穿,同时可以提高活性氧原子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峰值电压2.01KV典型波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峰值电压6.5KV时介质电容波形周期变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峰值电压6.5KV典型波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有效功率随峰值电压的变化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等离子体射流长度随峰值电压变化的照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应用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一般说明。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主要以高纯度气体为实验气体,本实用新型输入了峰值电压为2.01 kV和6.3 kV,得出工作电压、总电流、位移电流、传导电流的典型波形,以及峰值电压为2.01 kV时,介质电容在两个周期内的变化。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峰值电压为2.01kV时,观察到位移电流峰值与传导电流峰值是不同的,位移电流比较大,在这个实验效果图中,可以分析出位移电流在总电流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对很多的;同时所述的传导电流和总电流相比要小很多;所述传导电流的正负峰值为1.04mA和1.019mA,同时所述总电流的正负峰值是2.14mA和2.10mA。
从图3中可以看出,介质电容在两个周期内出现了4个极大值和3个极小值,这是因为通过零点导致的,去除了多个极值之后对其平均,所得到的值为11.60 pF。介质电容在随时间变化时出现了负值,这是因为位移电流和在相位上不同步导致的。从图4中可以看出,峰值电压为6.5 kv时,传导电流远大于位移电流,也就是说总电流中位移电流的成分占据了很小的比例,这种情况和图2中的现象是不同的,由所述现象可以得出,在工作电压增大的情况下,总电流的最大值逐渐和传导电流的最大值接近;同时由所述现象可以观察到,传导电流的正负峰值分别为8.63mA和9.33mA,同时所述总电流的正负峰值为12.25mA和12.85m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15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安装夹具
- 下一篇:复合行星摩擦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