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体电蓄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15103.0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8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朱万博;姜立兵;邢作霞;张明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兰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115 | 代理人: | 周智博,宋铁军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蓄热 装置 | ||
1.一种固体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基础(1) 、外保温体(4)、蓄热体(5)、加热丝(6)、换热器(9)和循环风机(10);基础(1)设置在外保温体(4)底部与外保温体(4)构成内部空腔结构,蓄热体(5)设置在基础(1)和外保温体(4)构成的空腔结构内,加热丝(6)设置在蓄热体(5)内并与外部加热源连接;蓄热体(5)的前后两端与外保温体(4)之间分别构成前风道(8)和后风道(3),前风道(8)与后风道(3)之间通过蓄热体(5)内的通风孔洞连通;换热器(9)设置在循环风机(10)上部,循环风机(10)与前风道(8)连通,换热器(9)与后风道(3)连通,使用时循环风机(10)送风并依次经过前风道(8)、蓄热体(5)通风孔洞、后风道(3)后进入换热器(9)形成循环风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基础(1)和外保温体(4)构成的空腔结构内还设置有炉底保温体(2),炉底保温体(2)设置在蓄热体(5)底部与基础(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热体(5)由耐火砖堆砌而成,蓄热体(5)内含加热丝孔洞(12)、通风孔洞和温度传感器孔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热体的一端上方布置有回风道(7),下方布置有进风道(11),回风道(7)一端连接后风道(3),另一端连接外部换热器(9)的进风道,进风道(11)一端连接前风道(8),另一端连接循环风机(10)的出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回风道(7)通过蓄热体(5)上方的空间与后风道(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风道(11)较蓄热体(5)下沉,回风道(7)较蓄热体(5)上置,这样可提供更多的加热丝(6)安装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热体(5)中的通风孔洞形成蓄热体风路,该蓄热体风路单向布置,沿前风道(8)经过蓄热体(5)后直接通后风道(3),而不在蓄热体(5)中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丝(6)平面蛇形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热体中加热丝孔洞亦为矩形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兰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兰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151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