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昆虫自动捕捉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15051.7 | 申请日: | 2016-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0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娇;刘蔚;张竞文;管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天娇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昆虫 自动 捕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诱捕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昆虫自动捕捉器。
背景技术
捕杀昆虫能够有效地减少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化学防治是病虫害防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期内达到杀虫和降低害虫密度的效果,但是长期使用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危及人畜等不良后果。因此,害虫防治的热点开始转向“无公害防治”,害虫的诱捕诱杀技术及设备(诱捕器等)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各种的昆虫捕捉装置被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其应用对环境零污染,符合以生态管理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导的害虫综合管理的方向,满足新时代对生态环境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各种各样昆虫诱捕器应运而生,其技术也较为成熟。
目前对小菜蛾等小型鳞翅目成虫的诱捕、诱杀主要通过灯光诱杀或者性诱剂诱杀来实现。灯光诱杀主要采取高压电网结合高功率、单频、双频灯光(高压汞灯、频振灯)使用,或者单灯(黑光灯)配水盆诱杀,也有高压电网灯结合性诱剂诱杀装置。性诱剂诱杀有陷阱瓶诱杀,结合粘虫胶诱杀或农民自配水盆诱杀。但是这些诱杀方法目的均在于直接诱集杀死成虫,诱集到的成虫均已死亡,或者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需要无损伤的采集田间成虫,现有的诱捕器均不能满足其需求,只能通过田间人工扫网捕捉,但是,人工扫网捕捉对小菜蛾等小型鳞翅目幼虫来说,损伤虫体几率高,且费时费力,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昆虫自动捕捉器,该昆虫自动捕捉器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昆虫诱捕装置使用复杂、昆虫诱捕率低和没有提示功能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昆虫自动捕捉器,包括昆虫收集筒、风扇和样本储存盒,还包括支架和智能控制装置,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昆虫收集筒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且所述智能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昆虫收集筒的下端开口通过软管与所述样本储存盒的上端开口连通,并且所述昆虫收集筒的内壁上还设置有诱虫灯光装置和性诱剂装置,所述样本储存盒的底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微控制器、电源、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风扇驱动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均通过模数转换模块连接到微控制器,所述电源分别为微控制器和风扇驱动电路提供电源,所述风扇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GPRS模块。
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昆虫收集筒为漏斗状。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昆虫的趋光特性和性诱剂引诱昆虫靠近捕捉装置,在引诱昆虫靠近昆虫收集筒的同时,智能控制装置中的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昆虫的到来并能达到一定的计数效果,同时利用智能控制装置中的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昆虫距离采集装置的距离,判断是否进入采集范围,当确定一定数量的昆虫进入到采集范围时,智能控制装置通过风扇驱动电路驱动风扇开始转动,风扇的风力将昆虫吹落到昆虫收集筒的底部,通过软管掉入到样本储存盒中,样本储存盒的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昆虫的重量达到一定的重量时,微控制器驱动蜂鸣器进行报警达到提醒工作人员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样本储存盒已满的信息远程告知位于工作间的工作人员。该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可靠,具有一定的自动化水平,并且具有提醒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智能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框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天娇,未经李天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150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处理通信事件的方法和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