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架空电缆包装输送线转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12766.7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3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贺达园;侯孝政;贺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远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5/22 | 分类号: | B65B35/22;B65G47/54;B65G13/08;B65G39/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8 | 代理人: | 杨青 |
地址: | 21425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电缆 包装 输送 转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生产设备,具体为架空电缆包装输送线转弯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材质较轻或者规格较小的电缆,如架空电缆,包装是在传送带上完成的,但是受到场地的限制,无法安装较长的传送带,则需要进行转弯,传统的转弯,是人工推动,或者将传送带设置加大的弧形,逐渐变弯,这种方式还是占用了大量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的自动转弯装置,用于架空电缆包装线转弯,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架空电缆包装输送线转弯装置,包括外弧形支架和内弧形支架,外弧形支架和内弧形支架为同心圆弧,外弧形支架和内弧形支架的弧度为π/2,外弧形支架和内弧形支架组成一个90度转弯的支架;所述的支架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的支架上还安装有多个锥形辊;所述的锥形辊的辊面为圆台形,直径较大的一端为大头,直径较小的一端为小头;所述的锥形辊的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外弧形支架和内弧形支架上,所述的大头安装在外弧形支架上,所述的小头安装在内弧形支架上;所述的多个锥形辊呈辐射状排列,锥形辊的轴所在的直线经过外弧形支架的圆心;所述的锥形辊的轴水平安装;所述的锥形辊的轴通过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
还包括副锥形辊,所述的副锥形辊的辊面为圆台形,副锥形辊较大的一端的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外弧形支架上,副锥形辊的轴水平安装,在传送面上,副锥形辊的辊面与锥形辊的辊面在同一平面内。
还包括限位辊;所述的限位辊的辊面为圆台形,限位辊的轴垂直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底座安装在内弧形支架的弧形内凹处,所述的限位辊的轴位于内弧形支架的弧形所在圆的圆心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空电缆包装输送线转弯装置,通过锥形辊实现了自动转弯,占地面积,方便车架内产线的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架空电缆包装输送线转弯装置,包括外弧形支架7和内弧形支架8,外弧形支架7和内弧形支架8为同心圆弧,外弧形支架7和内弧形支架8的弧度为π/2,外弧形支架7和内弧形支架8组成一个90度转弯的支架;所述的支架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与直线的运输设备1对接。
所述的支架上还安装有多个锥形辊2;所述的锥形辊2的辊面为圆台形,直径较大的一端为大头,直径较小的一端为小头;所述的锥形辊2的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外弧形支架7和内弧形支架8上,所述的大头安装在外弧形支架7上,所述的小头安装在内弧形支架8上;所述的多个锥形辊2呈辐射状排列,锥形辊2的轴所在的直线经过外弧形支架7的圆心;所述的锥形辊2的轴水平安装;所述的锥形辊2的轴通过传动装置5与动力装置连接。
锥形辊2由于表面为圆台形,所以在旋转过程中,辊的表面各处对被传递的物品推进形成不同,所以可以将物品进行转弯,改变运输方向。
还包括副锥形辊4,所述的副锥形辊4的辊面为圆台形,副锥形辊4较大的一端的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外弧形支架7上,副锥形辊4的轴水平安装,在传送面上,副锥形辊4的辊面与锥形辊2的辊面在同一平面内。
设置副锥形辊4主要目是减少锥形辊2的数量,因为锥形辊2需要每个单独设置动力系统,为了简化设备,减少锥形辊2,而锥形辊2之间间隙过大,容易造成运输不稳定,所以设置副锥形辊4,起到辅助作用。副锥形辊4不需要动力系统。
还包括限位辊3;所述的限位辊3的辊面为圆台形,限位辊3的轴垂直安装在底座6上,所述的底座6安装在内弧形支架8的弧形内凹处,所述的限位辊3的轴位于内弧形支架8的弧形所在圆的圆心处。
由于锥形辊2的轴为水平安装,所以辊面是倾斜的,为了防止被运输的电缆下滑,在辊面较低的内弧形支架8处设置限位辊3,限位辊3辊面为圆台形,在同一个垂直面内,限位辊3的辊面与锥形辊2的辊面垂直,限位辊3的辊面位于锥形辊2的辊面的上方。限位辊3不需要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远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远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127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程序调试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移动终端中调试多系统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