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部约束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09206.6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0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纪侠;于美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52 | 分类号: | A61M5/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孟祥斌,李红伟 |
地址: | 10073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部约 束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约束手部运动的医疗器械,特别针对输液过程中使用的约束手部运动的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手部约束带。
背景技术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往往通过手部血管进行输液,输液过程中往往存在因为患者手部的活动造成输液针穿出血管或者从输液部位脱落等问题,如果穿破血管会造成药物外渗如组织间隙,某些药物刺激性强,渗入组织间隙可引起炎性反应,甚至组织坏死,如果针头脱出可导致出血。由于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活动力强上述现象在婴幼儿及儿童输液过程更容易发生,即使是成人在输液过程中也需要特别注意手部乃至胳膊的运动,输液过程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紧张感及不适感。
针对另外一些需要对手指部位进行检测的医疗操作,如果患者的手部运动过于频繁,很容易造成脱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因此上述操作都需要一种可以提高患者舒适性且能有效约束患者手部运动的手部约束器械。
现有的手部约束器械多是一块托板的结构,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医用胶带将托板固定于患者输液的手部,防止手部运动;或者设置简单的指环结构,患者使用时将手指伸入指环中,但指环大小固定,使用过程中因患者的手指粗细不同存在指环过松或者过紧的将手指套住的问题,不能根据患者手指的粗细进行调节,而且现有的托板结构硬质,会给长时间输液的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针对手腕部的固定,也多是通过医用胶带固定或者简单的绳子捆扎的方式。现有技术的手部约束器械使用的舒适性及针对性存在很大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手部约束器械的舒适性及针对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手部约束带。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舒适性好,针对性强的有效限制手指运动的手部约束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部约束带,包括手形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形托板末端延伸到手腕处,前端指头分开设置,所述手形托板上部设置一层缓冲层,托板下部设置一层纤维层,所述纤维层上设置固定手腕部及手指处的魔术贴;纤维层与缓冲层都与手形托板连接。手形托板的设置可以增加患者使用过程中形状的吻合性,手腕部与手指处的魔术贴的设置可以根据患者的手腕部粗细及手指粗细程度进行适时的调节,缓冲层的设置可以减少手部与硬板直接接触的不适感。
进一步,所述手指处的魔术贴设置于每个手指的前端。每个手指单独的魔术贴设置可以对每个手指进行适时的固定,吻合性更高。
所述手形托板的形状并不完全覆盖各手指,针对需要夹住手指前端时,手形托板设置漏出前端手指的形状。所述手指处的魔术贴设置于托板上手指的前端,此种设置并不影响对手指的检测。
进一步,所述纤维层与缓冲层都与手形托板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所述纤维层与缓冲层也可缝制在一起。
进一步,设置对应的左手约束带及右手约束带,因为设置为手形的托板,所以左右手约束带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适用于患者左右手。
进一步,所述缓冲层可以设置为任意的可以起到缓冲效果的材料,采取任何的缓冲层与底板层的接触方式,其中材料选择如棉花,硅胶,及海绵等,其中优选的缓冲层设置包括胶贴在手形托板上的硅胶层或者海绵层及硅胶层或者海绵层上的棉质材料。
进一步,所述手形托板的手腕部及手指前端两侧设置突出结构,所述突出结构两侧对应设置缓冲层及纤维层,突出结构的纤维层上设置魔术贴,魔术贴开始于一侧突出结构,黏贴于另一侧突出结构。所述突出结构的设置主要目的是将魔术贴设置在另一侧的突出结构处,可以有效防止将魔术贴环绕到托板的另一侧,进而因为约束带底部不平给患者造成不适感。
进一步,纤维层的魔术贴对侧设置可以黏贴魔术贴的材料。其中优选方式为魔术贴对侧纤维层设置为表面粗糙具有擦毛的的结构。此种设置可以减少成本而且可以实现对魔术贴的有效黏贴。
进一步,所述手腕部设置1-3条魔术贴,手指处1-2条魔术贴。多条魔术贴的设置可以增加约束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缓冲层的手心部位设置一个隆起突,隆起突的形状与手自然伸开时手心的形状相符,此种设置可以更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舒适程度。
进一步,所述隆起突与缓冲层一体设置,材料与缓冲层相同。
进一步,所述拇指与食指间设置拇指食指间隔,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拇指与食指的相对运动。
进一步,所述间隔与隆起突相连设置,且间隔高度大于隆起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092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