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07675.4 | 申请日: | 2016-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8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 发明(设计)人: | 马维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地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C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 地址: | 1000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基 沉降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道路工程、地下工程及建筑工程等施工领域,尤其涉及需要监测路基沉降的地点,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
背景技术
岩土变形监测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是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行技术决策的重要依据,规范要求高速公路建设中必须对软土路基沉降进行监测。目前,软土路基沉降监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地表沉降板法,即埋设地表沉降板、通过水准仪测量沉降板上测杆的高程变化来获取路基沉降量,这种方法具有沉降板容易制作,埋设简单,费用较低等优点,但存在以下难以克服的缺点:沉降板的测杆必须随着路堤填筑而不断接高,增加了操作难度 和累计误差;测杆必须露出路面或埋于路面下,前者对施工影响较大且容易被碾压机械等损坏,而后者则需要在每次测量时将测杆挖出,工作量大且不容易找到位置,监测效率较低,破坏了压实路基的整体性;施工机械不能靠近测杆进行碾压,只能采取小型机械进行碾压主,因而压实质量比周围差,难以达到控制要求;对每个监测断面需要在不受路基沉降影响的较远位置深层埋设测量基准点,测量距离较长,难以保证通视条件,工作量和强度都较大,且测量精度不佳,遇大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或夜晚均不能测量;当路堤较高时,测量时需要的测站较多,精度下降,操作困难;路面施工后无法继续进行监测。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以解决现有监测装置存在的加工复杂、不易维护、测量精度低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该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维护容易及测量精度高的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包括预钻监测孔及监测装置;所述预钻监测孔为设置路基沉降监测点的孔洞,所述孔洞包括下部基础孔和上部监测孔两部分,所述上部监测孔直径大于下部基础孔;所述监测装置设置于预钻监测孔中形成密闭系统;
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杆、监测锥头、干细砂、低标号混凝土、钢垫圈、钢护筒和顶盖;
所述上部监测孔孔壁上设置有钢护筒,孔底部设置有钢垫圈,孔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上部监测孔孔壁的钢护筒与上部监测孔底部的钢垫圈通过焊接固定;所述上部监测孔顶部的顶盖通过丝扣与上部监测孔孔壁的钢护筒顶端连接;
所述下部基础孔内底部填充有100~150mm厚的低标号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中心插有一根竖置垂直的监测杆,混凝土层之上填充细砂层,所述细砂层填充至下部基础孔顶端,所述监测杆的顶端上设置有监测锥头,所述监测杆与监测锥头通过连接套筒固定连接;
所述监测锥头位于下部基础孔顶端与上部监测孔顶盖之间;
所述上部监测孔顶盖与路面保持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杆通过连接套筒加长。
进一步的,所述预钻监测孔的上部监测孔直径大于50mm。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顶面中心有正三角形凹陷,通过正三角形杆插入旋拧开启或关闭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杆上设置有丝扣,用于与连接套筒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地面的实际沉降情况。且克服了传统路面监测装置结构复杂、使用和维护不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制作全部在工厂完成,可批量化生产。监测杆在工厂按照1000mm和500mm两种长度规格下料,车好丝扣,监测锥头下部也车好丝扣。在顶盖顶面中央钻凿一个正三角形凹陷,在顶盖侧缘车好丝扣。在钢护筒的上部车好丝扣和顶盖丝扣连接,在钢护筒的下部通过焊接和钢垫圈连接。
(2)本实用新型现场施工安装快捷方便。根据原状土深度确定监测杆长度,通过连接套筒很方便地把监测锥头和监测杆连接制作好。然后完成灌入低标号混凝土、插入监测杆、填入干细砂到孔口底面高度、再放入连接好顶盖的钢护筒,再用水泥砂浆找平,使护筒的顶面和路面平齐,再用水泥砂浆仔细封填好护筒和周围的空隙,和路面平齐。待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要求即可投入使用。
(3)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有足够刚度和强度,能够经受过往行人的踩踏和车辆的碾压,而且顶盖和地面平齐,避免了行人崴脚、拌脚的可能性,也使得过往车辆减少了颠簸,减少了轮胎磨损,增加了乘坐的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地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地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076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拉伸测量组件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立尺测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