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06767.0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3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叶达林;郭文;戴佳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66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源 液晶显示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背光源为了固定显示面板,通常会在胶架的上方设有遮光片,其一面粘贴胶架,一面粘贴显示面板,该遮光片与导光板上的光学膜相对应的区域会和光学膜粘贴在一起,但是,随着液晶显示模组尺寸的增大(特别是7寸以上的项目),在可靠性试验时,由于导光板上的光学膜与遮光片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形变量不同,两者间容易产生膜皱的问题,从而影响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该背光源的遮光片不会和导光板上的光学膜粘贴在一起,在可靠性试验时,不会因两者形变量的不同而导致膜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背光源,包括胶架、设置在所述胶架内的导光板,所述胶架和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设置有发光器件,所述胶架上设置有遮光片,所述遮光片为单面粘,其面向所述胶架的一侧无粘性,并通过粘胶与所述胶架粘贴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光学膜。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器件连接有FPC。
进一步地,所述胶架外还套设有金属架。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背光源的遮光片由于面向所述胶架的一侧无粘性,因此,当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光学膜时,所述遮光片不会和导光板上的光学膜粘贴在一起,在可靠性试验时,该背光源不会因遮光片和光学膜材的形变量的不同而导致膜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背光源的结构图;
图3为图2所示背光源的胶架和金属架之间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背光源的凸出卡点和卡槽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背光源的楔形凸点和金属架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背光源的楔形凸点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背光源,包括胶架1、设置在所述胶架1内的导光板2,所述胶架1和导光板2的入光面之间设置有发光器件3,所述胶架1上设置有遮光片4,所述遮光片4为单面粘,其面向所述胶架1的一侧无粘性,并通过粘胶5与所述胶架1粘贴在一起。
现有技术中,无论背光源和显示面板之间采用哪种方式贴合,其背光源的遮光片4面向胶架1的一侧都是具有粘性的,当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光学膜7时,所述遮光片4与导光板2上的光学膜7相对应的区域会和光学膜7粘贴在一起,并且在可靠性试验时,由于遮光片4和光学膜7的形变量不同而导致两者间出现膜皱的问题,影响了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和可靠性。
本技术方案的背光源的遮光片4由于面向所述胶架1的一侧无粘性,因此,其与光学膜7相对应的部分不会和导光板2上的光学膜7粘贴在一起,在可靠性试验时,该背光源不会因遮光片4和光学膜7的形变量的不同而导致膜皱的问题。
所述粘胶5优选为口字胶,或者是由四条或数条粘胶条组合形成的口字型胶,当然,也可以在所述遮光片4避开光学膜7的区域上涂布胶水。
更进一步地,所述粘胶5为双面胶,所述遮光片4和双面胶整合到一起,所述双面胶与遮光片4的外形不同,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以避开所述遮光片4与光学膜7相对应的区域。
所述遮光片4优选地双面均为黑面,或者背向所述胶架1的一面为黑面,面向所述胶架1的一面为白面或者其它颜色的面。
所述导光板2的出光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光学膜7,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2的出光面上依次设置有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所述光学膜7的数量和类型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应以本实施例为限。
所述导光板2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6,所述反射片6通过双面胶粘贴到所述胶架1上;所述发光器件3优选为LED,并连接有FPC 8。
该背光源的胶架1外还可以套设有金属架9,所述金属架9可以通过扣接或者双面胶的方式与所述胶架1配合在一起。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067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