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绝缘子内部缺陷的超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06716.8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1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魏新运;范兴明;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绝缘子 内部 缺陷 超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绝缘子内部缺陷的超声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支柱绝缘子是发电厂和变电站等电网系统的重要设备部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高压输电电网系统中,起着支撑输电导线和绝缘的作用。由于绝缘子本身工作环境恶劣及自然老化等问题,使得绝缘子极易发生突然断裂,严重影响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尤其是在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中,绝缘子的安全运行问题更是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水平。引起了国家电网公司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他们要求加强对高压支柱瓷绝缘子的技术监督工作,明确了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对高压支柱瓷绝缘子及瓷套进行检测的规定来预防断裂。
随着电力用户对送配电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提高,以及为保证检测人员安全和附近牲畜的安全,要求系统具有能够快速进行缺陷的定位,定量,判断大小的性能。目前,高压支柱绝缘子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电压分布法、绝缘电阻法、脉冲电流检测法、紫外成像法、红外测温法。这些检测方法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缺陷定位误差的不足之处,缩短了缺陷查找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浪费,减少了停电事故的发生几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但这些检测方法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操作复杂,需登高完成,测量安全系数低;②定位缺陷不准确、造价高,环境影响大;③信号提取困难,现场干扰排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高压支柱绝缘子检测所存在的操作复杂、问题,提供一种检测绝缘子内部缺陷的超声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检测绝缘子内部缺陷的超声装置,包括发射驱动单元、超声波换能器、信号调理单元、信号采集单元和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发射驱动单元的输入端,发射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超声波换能器的输入端;超声波换能器的发射端指向被测绝缘子;超声波换能器的输出端连接信号调理单元的输入端,信号调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入端,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中央处理器。
上述方案中,发射驱动单元包括电压转换电路和发射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发射电路的输入端,发射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超声波换能器的输入端。
上述方案中,信号调理单元包括限幅稳压电路,程控增益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限幅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超声波换能器的输出端,限幅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程控增益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程控增益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入端。
上述方案中,程控增益放大电路包括两级放大倍数可调电路和带通滤波器电路;第一级放大倍数可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限幅稳压电路,第一级放大倍数可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带通滤波器电路的输入端,带通滤波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级放大倍数可调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级放大倍数可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入端。
上述方案中,信号采集单元为A/D转换器。
上述方案中,中央处理器为DSP。
上述检测绝缘子内部缺陷的超声装置,还进一步包括外部存储单元,该外部存储单元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上述检测绝缘子内部缺陷的超声装置,还进一步包括液晶显示器和/或报警单元;液晶显示器和/或报警单元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
上述检测绝缘子内部缺陷的超声装置,还进一步包括打印接口和/或通信接口;打印接口和/或通信接口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声波检测绝缘子内部缺陷的装置,该装置通过向绝缘子发射超声波,并接收绝缘子返回的超声波,获得待测绝缘子的返回波形,并将其与中央处理器内部存储在正常状态下和/或各种故障状态下的绝缘子的返回波形进行比较,由此来确定支柱绝缘子内部是否正常和/或故障类型,由此实现对支柱瓷绝缘子的自动检测,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无需人工计算即可自动判断缺陷的大小、深度和类型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检测绝缘子内部缺陷的超声装置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067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以作为儿童座椅与盆具使用的两用器具的使用方法及其结构
- 下一篇:一种子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