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附鳍片式吸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02834.1 | 申请日: | 201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1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吕文卿;黄德忠;张长亮;唐黎;张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宏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6 | 代理人: | 龙涛 |
地址: | 214217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鳍片式吸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散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或机器设备的吸散热是在已有风扇吹送空气冷却方式及/或热管冷却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液体冷却方式,用以应付这些设备的电子元件所产生的高热,这些电子元件外侧通常需设置一散热器,用于迅速地将热导引出来并散热。
现有的散热器一般包括均热板和散热鳍片,散热鳍片设置在均热板背面,使用均热板将热导引出来并通过散热鳍片扩大热的分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产品和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附鳍片式吸散热器,通过对结构的改良,大大提高散热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附鳍片式吸散热器,至少包含有: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结合形成一密闭腔体,在第二板件内侧表面设有毛细结构,在密闭腔体内填充有工作流体,所述的工作流体可吸收热能转变成气态,气态的工作流体经冷却而流向第二板件内侧面;在第一板件外侧面设有散热鳍片区域,在该区域设有复数个散热鳍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附鳍片式吸散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散热鳍片以切削方式一体成型于散热鳍片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的散热鳍片成片状而依次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附鳍片式吸散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板件外侧面上散热鳍片区域周围设有向内凹陷的散热槽。进一步地,所述的散热槽三面开口呈U型分布在散热鳍片区域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附鳍片式吸散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毛细结构为自由粉末烧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附鳍片式吸散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板件外侧设有第三板件及第二流体,该第三板件与该第一板件周边结合而形成第二腔体。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腔体设有一流体入口和一流体出口,第二流体由流体入口流入第二腔体,由流体出口流出第二腔体。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一种附鳍片式吸散热器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种附鳍片式吸散热器正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一种较佳的附鳍片式吸散热器正视示意图。
图5为另一种附鳍片式吸散热器立体示意图。
其中:
11、第一板件 12、第二板件 13、毛细结构 14、工作流体 15、散热鳍片 22、密闭腔体 24、鳍片区域 31、第三板件 32、第二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附鳍片式吸散热器,包括第一板件11、第二板件12。
第二板件呈矩形,其周边向上延伸弯折形成连接边沿,第一板件也呈矩形,其边沿与第二板件连接边沿相结合,以在第一板件11和第二板件12间形成密闭腔体22,在密闭腔体22内填充有工作流体14,所述的工作流体14可吸收热能转变成气态,气态的工作流体经冷却而流向第二板件内侧面,从而在密闭腔体22内形成循环,不断吸收第二板件的热量气化,然后达到第一板件11内表面预冷而液化,液化后的工作流体返回第二板件内侧面,从而形成循环。
在第二板件内表面设置毛细结构13,其中,毛细结构13为自由粉末烧结结构或者多孔质结构,所述的自由粉末可以为铜粉末。
在第一板件外侧面设有散热鳍片区域25,在该区域设有复数个散热鳍片15,散热鳍片15以切削方式一体成型于散热鳍片区域24,不同散热鳍片15成片状而依次排列。
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可以将散热鳍片制作成成矩形而间隔排列。
如图4所示,为一种较佳的附鳍片式吸散热器,第一板件外侧面上散热鳍片区域周围设有向内凹陷的散热槽,散热槽三面开口呈U型分布在散热鳍片区域外侧。
如图5所示,为另一种较佳的附鳍片式吸散热器,所述的第一板件11外侧设有第三板件31,该第三板件与该第一板件周边结合而形成第二腔体32,第二腔体32内有第二流体,第二腔体32设有一流体入口和一流体出口,第二流体由流体入口流入第二腔体,由流体出口流出第二腔体,由此对第一板件11接触并产生热交换,进而得到较佳的散热效果。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宏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宏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028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