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搅拌多组分计量混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02493.8 | 申请日: | 201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9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郑锦锋;张铸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安本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7/04;B01F15/02;B01F15/00;B01F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2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搅拌 组分 计量 混料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料机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搅拌多组分计量混料机。
背景技术
在塑料加工行业中,塑料件通常由多种不同成分的塑料颗粒混合而成,为保证成型的塑料件能达到预期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必须根据生产工艺严格控制各不同成分的塑料颗粒的重量比并进行均匀混合,所以在进行混料之前应对各种塑料颗粒进行称重,在混料过程中应对各种塑料颗粒进行充分混合,由于传统的方法大都采用人工称料,人工称料会产生各种误差,各成分的重量比例不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从而导致成型的塑料件达不到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组分失重计量、搅拌混料和自动配混料功能的混料机,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物料混合装置,包括卧式搅拌混料装置,还包括机架、若干组失重式斜导料管计量供料机构、若干组失重式水平导料管计量供料机构、集料斗、传感器、安装基座,所述机架包括处于水平面的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第四平台,所述失重式斜导料管计量供料机构包括储料斗、计量料斗和失重式斜导料管计量部,储料斗竖直安装并穿过第一平台,计量料斗竖直安装于失重式斜导料管计量部上且顶部与储料斗软过渡连接,失重式斜导料管计量部安装于第二平台,所述失重式水平导料管计量供料机构位于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包括圆筒斜料斗、水平搅拌刀和失重式水平导料管计量部,圆筒斜料斗安装于失重式水平导料管计量部上,失重式水平导料管计量部安装于第二平台,所述集料斗位于第四平台上,顶部与卧式搅拌混料装置软过渡连接,底部穿过第四平台,所述传感器安装在第四平台上,用于支撑集料斗并检测重量,所述安装基座安装在第四平台下面,上部与集料斗穿过第四平台的部分衔接,下部与下游设备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卧式搅拌混料装置包括混料机构、透气管、混料导管和斜排料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料机构包括安装于第三平台上的鼓形混料仓、位于混料仓内并与混料仓同轴的搅拌轴、设置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轮、安装于混料仓端面并为搅拌轴提供动力的驱动电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管设置于混料机构顶部,便于投料时混料仓排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料导管设置于混料机构顶部并穿过第二工作台且与系统内所有的失重式斜导料管计量供料机构、失重式水平导料管计量供料机构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斜排料管设置于混料仓底部并穿过第三平台与集料斗软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了卧式搅拌混料装置,可以保证多组分物料充分均匀混合,同时,在各组分物料的供料机构上设置有失重式斜导料管计量供料部件和失重式水平导料管计量供料部件,在集料斗底部设置了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重量和设置上下限料位,控制供料速度并自动启停混料及配料进程。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卧式搅拌混料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失重式水平导料管计量供料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卧式搅拌混料装置,2、机架,3、失重式斜导料管计量供料机构,4、失重式水平导料管计量供料机构,5、集料斗,6、传感器,7、安装基座,11、搅拌混料机构,12、透气管,13、混料导管,14、斜排料管, 21、第一平台,22、第二平台,23、第三平台,24、第四平台,31、储料斗,32、计量料斗,33、失重式斜导料管计量部,41、圆筒斜料斗,42、水平搅拌刀,43、失重式水平导料管计量部,111、混料仓,112、搅拌轴,113、搅拌叶轮,114、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3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带搅拌多组分计量混料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安本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安本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024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补体组分C5抗体
- 下一篇:针对TAU的抗体和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