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预热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6969.1 | 申请日: | 2016-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6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吴登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美尔耐密胺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10 | 分类号: | H05B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预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频加热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频预热机。
背景技术
高频预热机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封装行业及电子、电器类产品、密胺制品的塑封工艺,近年来逐步进入电动工具、微电机和家用电器换向器生产领域。由于加热较为均匀,常用于换向器压模成型前的预热准备工序。
电热预热机是通过高频大功率电子管所产生的高压高频在电容腔内产生的高频交变电场,使非金属介质发生分子级高频振动。正电子与负电子不断转变方向,正电子与负电子彼此碰撞、摩擦产生热量,按介质内部与表面被同步加热的原理对电容腔内的非金属介质进行加热。
现有的高频预热机,主要采用改变产生电容腔的上极板与下极板上加的交变电压大小,从而改变上下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上下两极板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并且为了使上下两极板间内塞下较大的被加热物体,两极板间的距离较大。由于电场的强度与两极板间的距离成反比,当加热较小物体时,两极板间的距离不能减小,从而在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无法增大其电场强度,降低电能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上下两极板之间距离的高频预热机,从而在两极板间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其电场强度,提高电能的利用率,缩短加热时间,达到节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频预热机,包括盖板、上极板和下极板,还包括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设于盖板上的固定座、贯穿固定座及盖板的连杆和与连杆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轴向固定于固定座上,所述连杆周向固定于固定座上,所述上极板设于连杆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轴向固定于固定座上的调节螺母,由于连杆受固定座的周向固定,迫使连杆垂直于盖板在轴向上移动,从而使连杆下端连接的上极板在盖板内上下平移,实现对高频机预热机中上极板与下极板间距离的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母侧面设有凸环,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凸环相匹配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螺母在连杆上旋转过程中,同时凸环在限位槽中旋转,并且限位槽能够限制凸环的轴向移动,从而使调节螺母只能以连杆为轴旋转而不能在连杆上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的横截面呈腰形,所述固定座轴向上设有与连杆相匹配的腰形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调节螺母在旋转过程中会带动连杆同步一起旋转,从而使连杆无法在盖板上轴向移动,为了限制连杆旋转,这里将连杆的横截面设置为腰形,并在固定座上设置有与连杆相匹配的腰形孔,从而使连杆无法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呈弧面的两个侧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螺母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杆上呈弧面的两个侧面设置有外螺纹,与调节螺母的内螺纹相配合,旋转调节螺母,由于调节螺母不能在轴向上移动,并且连杆无法转动,因此,调节螺母内螺纹与连杆外螺纹产生的力驱使连杆在固定座上轴向移动,从而使连杆连接的盖板能够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上位于固定座下方设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杆在上升至一定高度后,限位块与固定座底部的盖板抵接,从而防止上极板与盖板抵接使盖板带电。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固定座的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螺栓能够通过安装盘上的第一螺纹和盖板上的第二螺纹将安装盘固定在盖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供连杆穿过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上开设的通孔使连杆能够穿过盖板轴向移动,调节上极板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旋转调节螺母,使穿设在盖板上的两杆轴向移动,从而使上极板上下移动。在下极板上放置高度较小物体时,下调上极板高度,减小上极板与下极板之间的距离,在两极板间电压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能的利用率,起到省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螺母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部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部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美尔耐密胺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美尔耐密胺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69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报废汽车智能抓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后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