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秸秆处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6245.7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9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杨青云;董文赫;苗永军;苗永强;李忠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青云 |
主分类号: | A01D34/835 | 分类号: | A01D34/8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65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秸秆 处理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秸秆处理机。
背景技术
多年来玉米等作物收割后剩余的秸秆被大量焚烧,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常年追求粮食高产,不断的增加作物密度,从而掠夺式的汲取土壤中的养分,使得土壤中的养分极度匮乏,板结不透气,犁底层逐年增厚,造成作物容易倒伏,产量降低的情况日趋严峻。
现有技术中处理秸秆通常采用搂草机清除秸秆,其旋转耙组固定,旋转耙之间的角度不可调,清除的秸秆只能清除出田块或者焚烧。在玉米作物种植中,使用免耕播种机在玉米秸秆留茬和少量秸秆覆盖条件下免耕播种,减少了玉米秸秆的焚烧;但是一旦秸秆覆盖量超过三分之一,就给机械免耕播种带来了问题,难以保证播种质量。玉米秸秆全覆盖宽窄行状态下免耕播种成为一个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调式秸秆处理机,其旋转耙的角度可以调节,旋转耙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使秸秆可以搂到相应的窄行里,将当年待播的作业带的秸秆清理干净;同时留在窄行里的秸秆充分利用了剩余养分,逐年减少土地钙化、板结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可调式秸秆处理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末端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2个T型支架,所述T型支架包括横杆和竖杆,所述T型支架可以以所述竖杆的末端为轴心沿水平面转动调整角度,所述T型支架的横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末端设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与旋转耙的旋转轴连接,当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旋转耙的旋转轴与地面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旋转耙的旋转轴的套管、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套管一端与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套管另一端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沿轴向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部位设有通孔,通过销钉穿过第二连杆和支撑杆上的通孔,可将第二连杆与支撑杆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末端靠近所述T型支架处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T型支架的竖杆末端垂直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机架铰接,定位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弧形板下方并设有通孔,当所述定位杆转动时,定位杆上的通孔能够对应所述弧形板上的通孔,并可以通过销钉固定。
进一步的,它还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其另一端设有若干通孔,所述T型支架的横杆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三连杆和T型支架通过销钉插入对应的通孔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旋转耙角度可调,可以有效的把秸秆固定在田块中,充分利用秸秆剩余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逐年减少土地钙化、板结的现象;结合深松、免耕播种,可以做到少动土,减少农机作业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旋转耙示意图;
图4为处理后的田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3,一种可调式秸秆处理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末端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2个T型支架2,所述T型支架2包括横杆21和竖杆22,所述T型支架2可以以所述竖杆22的末端为轴心沿水平面转动调整角度,所述T型支架2的横杆21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末端设有角度调节装置5,所述角度调节装置5与旋转耙6的旋转轴连接,当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旋转耙6的旋转轴与地面垂直。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5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旋转耙6的旋转轴的套管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所述套管51一端与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套管51另一端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杆5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53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53的另一端沿轴向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角度调节装置5的部位设有通孔,通过销钉穿过第二连杆53和支撑杆上的通孔,可将第二连杆53与支撑杆固定。
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使相邻的旋转耙6的位置错开,并能够顺利的调整之间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青云,未经杨青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62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