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良好润滑效果的立式振动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95015.9 | 申请日: | 2016-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6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晖;王周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新发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17/10 | 分类号: | B02C17/10;B02C17/18;F16C33/6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良好 润滑 效果 立式 振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振动磨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良好润滑效果的立式振动磨。
背景技术
振动磨是利用磨筒的高频振动,磨筒中的钢球或钢棒介质依靠惯性力冲击物料,实现对物料的研磨。振动磨属于非易燃易爆材料粉磨设备,主要应用于冶金、矿山、建材、耐火材料、磨料、玻璃、陶瓷等行业的细料和超细料粉磨。特别在化工染料、特种陶瓷、粉磨冶金和高级耐火材料等产品生产中作原料的超细加工方面应用广泛。
现有技术中的振动磨在使用的过程中,物料的粉碎效果差,同时轴承座的润滑效果较差,使得设备的磨损速度较快,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润滑效果的立式振动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良好润滑效果的立式振动磨,包括底座、右立柱、一号轴承座、磨筒、传动链、左立柱、衬板筒体和二号轴承座,所述底座的左部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竖直方向设置的左立柱,左立柱的顶端通过减震弹簧固定连接有二号轴承座;所述底座的右部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竖直方向设置的右立柱,右立柱的顶端通过减震弹簧固定连接有一号轴承座;所述磨筒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磨筒两端的转动轴分别插入二号轴承座和一号轴承座内,磨筒一端的转动轴上设置有减速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还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轮联动;所述减速轮和所述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所述一号轴承座和所述二号轴承座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壳体、迷宫密封、滚动轴承、空腔、回流管、泵体、防护罩、冷却油管和积油槽;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内圈通过过渡配合的方式与转动轴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空腔的内部两端通过迷宫密封密封连接;所述空腔的右下角还开设有积油槽;所述回流管的一端置于积油槽的内部,回流管的另一端与空腔的左上角相连通;所述回流管上还分别设有冷却油管和泵体;所述泵体和冷却油管的外部安装有防护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磨筒的外部设有偏心料口、磨筒的内部设有衬板筒体和研磨介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油管呈蛇形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腔的左上角与加油管道相连通,空腔的右下角与排油管道相连通,排油管道上还安装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磨筒做旋转圆振动时,磨筒内的研磨介质和待研磨物料在磨筒内翻转并互相摩擦和冲击,使物料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粉碎效果;空腔内的润滑油对滚动轴承进行润滑,相比于传统的油脂润滑,润滑油对滚动轴承的润滑效果更好;空腔的润润滑油在对滚动轴承进行充分的润滑之后积聚在积油槽内,积油槽内的润滑油在泵体的作用下被泵入至冷却油管内经降温冷却后再次进入空腔内部,一方面提高了润滑油的利用率,节省成本,另一方面润滑油温度降低,能再一次对滚动轴承起到润滑作用,而且润滑效果好,实用性价值高。综上,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磨料效率高,同时轴承座的润滑效果好,而且润滑油能够重复利用,节约了润滑油的使用成本,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右立柱,3-一号轴承座,4-磨筒,5-传动链,6-驱动电机,7-左立柱,8-衬板筒体,9-二号轴承座,10-转动轴,11-减震弹簧,91-壳体,92-迷宫密封,93- 滚动轴承,94-空腔,95-回流管,96-泵体,97-防护罩,98-冷却油管,99-积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新发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新发表面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50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粪池废物治理装置
- 下一篇:电磁能快速杀菌污泥除湿干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