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动轴承及流体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3065.3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8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卢鸿鹏;杨安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远邦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46 | 分类号: | F04D29/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杨明 |
地址: | 325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轴承 流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滑动轴承及流体泵。
背景技术
流体泵是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装置,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流体泵主要包括:叶轮2、内转子3、滑动轴承、轴体4和隔离套5,其中,内转子3上设置有空腔,滑动轴承位于内转子3的空腔内,并与内转子3固定连接,滑动轴承的内圈设置有用于流体流过的过流槽。
流体泵在工作过程中,内转子3带动滑动轴承相对轴体4转动,滑动轴承的内圈与轴体4的外表面发生滑动摩擦,因滑动轴承的内圈设置有过流槽,滑动轴承的内表面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滑动轴承的内圈受到的摩擦力不均匀,易使滑动轴承的内圈发生损坏,从而缩短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轴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滑动轴承的内圈易磨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动轴承包括:圆筒状的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轴向过流槽,所述轴向过流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轴承本体的对应的端面对齐;
所述轴承本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径向过流槽,所述径向过流槽与所述轴向过流槽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轴向过流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轴向过流槽沿所述轴承本体的圆周方向分布;
所述径向过流槽的数量与所述轴向过流槽的数量相等,多个所述径向过流槽位于所述轴承本体的同一端面上,所述径向过流槽与所述轴向过流槽一一对应相通。
优选地,多个所述轴向过流槽沿所述轴承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轴向过流槽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轴承本体的轴线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轴向过流槽的数量为偶数个,偶数个所述轴向过流槽两两相对地分布于所述轴承本体的圆周面上。
进一步地,偶数个所述轴向过流槽沿所述轴承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轴阶,所述第一轴阶与所述径向过流槽在所述轴承本体上相对设置。
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动轴承应用于流体泵中时,滑动轴承套设于轴体上,轴承本体的外圈与内转子固定连接,流体泵中还设置有外侧过流槽,轴承本体上的轴向过流槽和径向过流槽相通,并均与流体泵中的外侧过流槽相通。在流体泵工作过程中,内转子带动滑动轴承相对轴体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流体通过轴向过流槽和径向过流槽从流体泵的一端流动到另一端,轴承本体的内圈均可与轴体产生摩擦,增加了轴承本体内圈受摩擦的面积,使轴承本体的内圈受到的摩擦力更加均匀。
与现有的将过流槽设置在轴承本体内圈的滑动轴承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动轴承的轴承本体的内圈均可承受摩擦,使轴承本体受到的摩擦力更加均匀,减少对轴承本体内圈的损坏,进而延长了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体泵中滑动轴承的内圈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泵包括:叶轮、内转子、轴体、隔离套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滑动轴承,所述叶轮与所述内转子连接,所述内转子与所述滑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轴体穿过所述滑动轴承的内圈与所述隔离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套的与所述滑动轴承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轴阶。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轴承的内径与所述内转子的通径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泵中,滑动轴承套设于轴体上,滑动轴承的外圈与内转子固定连接,流体泵中设置有外侧过流槽,轴承本体上的轴向过流槽和径向过流槽相通,并均与流体泵中的外侧过流槽相通。在流体泵工作过程中,内转子带动滑动轴承相对轴体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流体通过轴向过流槽和径向过流槽从流体泵的一端流动到另一端,轴承本体的内圈均可与轴体产生摩擦,增加轴承本体内圈受摩擦的面积,使轴承本体的内圈受到的摩擦力均匀。
与现有的内部安装有内圈设置过流槽的滑动轴承的流体泵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泵中的滑动轴承的内圈均可承受摩擦,使滑动轴的内圈承受到的摩擦力更加均匀,减少对滑动轴承内圈的损坏,进而延长了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滑动轴承与内转子的配合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远邦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远邦流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30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