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2047.3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0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笹田康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共荣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B96/00 | 分类号: | A47B96/00;A47B9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31282 | 代理人: | 胡洁,钟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由多个折弯的金属板组合而成的家具。
背景技术
在一般家庭和办公室等地方,一直以来,由多个折弯的金属板组合而成的家具应用十分普及。例如,大家所熟知的钢板制的袖箱、活动柜以及保管柜等家具。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由底板、左右侧面板、顶板、背板连接而成的柜体所构成的组合式保管柜;在下述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由左右侧面板和背面板形成一个柜体的收纳保管柜。
下述专利文献1和2的保管柜都在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内表面上设置前补强件和后补强件。前补强件和后补强件是由超长的金属板折弯而构成。前补强件和后补强件的横断面呈U字形,且具有连续的且相互垂直的前板、侧板及背板。前补强件设置在左、右侧面板的前边缘的附近,后补强件设置在左、右侧面板的后边缘的附近。在专利文献1和2的前补强件和后补强件的侧板上,在垂直方向上并排设置了数个槽缝。前补强件和后补强件的槽缝,可以用于可拆卸地装配支承搁板的金属配件。请注意,专利文献2中的前补强件和后补强件的槽缝可以用于可拆卸地锁定安装吊挂杆的横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550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291524号公报。
参见图10(a)和图10(b),现有家具的本体板100及后补强件200 的立体图。本体板100和后补强件200是组成袖箱和活动柜的本体。本体板 100是由一块金属板一体地弯折所形成,其具有互相连续的左、右侧面板 100A、100B和背面板100C。在左右侧面板100A、100B的前边缘处设置了一金属板弯折形成的连续的前补强件111。后补强件200是由另一金属板弯折而形成。后补强件200焊接固定在左右侧面板100A、100B的后边缘的附近。图中没有示出组装在前补强件111和后补强件200处的导轨。在前补强件111上设有用于固定导轨的3个在上下方向呈间隔排列的安装孔。在后补强件200上,也对应地设有3个在上下方向呈间隔排列的安装孔。
现有的家具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1、点焊问题
如图11所示,现有的家具中,后补强件200被点焊到左右侧面板 100A、100B的内表面上。点焊是采用专用的多段点焊设备。因此,为了在左右侧面板100A、100B上点焊后补强件200,就需要专门的设备、作业空间、作业工程以及作业人员等。特别是图10(b)所示的本体板100构成袖箱或者活动柜的部件,无论何种情况下,都需要在本体板100的下端用二氧化碳焊接底面板(图中未示出)。因此,必须有二氧化碳焊接和点焊各自的专业设备、作业空间、作业工程以及工作人员。
通常在左右侧面板100A、100B上点焊后补强件200时,会如图11所示,形成很多熔接痕201。熔接痕201可以通过抛光工艺去除,但熔接痕 201的抛光工程需要时间和精力,且还会形成有害的粉尘。
2、定位问题
如图12(a)、图12(b)所示,在左右侧面板100A、100B上点焊后补强件200,需要专用治具300来对后补强件200进行定位。然而不同的家具,本体板100的尺寸和后补强件200的位置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家具需要采用不同的专用治具300来对后补强件200进行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旨在解决下述技术问题:
第一:将补强件牢固地装配在本体板上,排除点焊的使用;
第二:补强件可以容易地装配到本体板上,从而可以将补强件的装配操作和其他操作合并;
第三:提供一种不会使补强件和本体板之间的装配强度下降的构造。
第四:提供一种不会在补强件和本体板之间发生松动的构造。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1)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家具,其具有多个折弯的金属板组合的构造,所述家具包括:本体板,其由金属板折弯形成,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面板、背面板和右侧面板;以及一对补强件,分别由金属板折弯形成,且分别装配到所述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其中,所述左侧面板和所述右侧面板的上边缘与下边缘的其中一侧边缘设置第一连接部,另一侧边缘设置第二连接部;所述补强件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嵌合,所述补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嵌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共荣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共荣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20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投线仪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投线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