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灰管路与玻璃基板配料除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8549.9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2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郭强彬;苏记华;白留涛;刘建勇;杨军红;郑文龙;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2 | 分类号: | B01D45/02;B01D45/08;B01D4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路 玻璃 配料 除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除尘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排灰管路与使用该排灰管路的玻璃基板配料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在TFT基板生产的配料系统中,由于要把生产中的部分边角料粉碎加工成细小颗粒时会产生灰尘,在设计中都配套有除尘系统,由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灰尘较大,需要经常停机清理除尘滤芯和除尘管道中堵塞的碎玻璃颗粒及灰尘以保证除尘效果,而除尘管道较细且较长因而不易清理,导致清理工作费时费力,影响配料生产作业效率,并增加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缩短了除尘机除尘滤芯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排灰管路,该排灰管路能够借助灰尘自身的重力实现自动排灰的功能。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基板配料除尘系统,该除尘系统使用本公开提供的排灰管路。
为了实现上述一个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排灰管路,该排灰管路包括进风管,和从该进风管通过第一夹角向上延伸的集尘管,进风管与集尘管相接的端部下侧壁上形成有排灰口,该排灰口上安装有能够由灰尘杂质的重量自动开启的排灰门。
可选地,进风管水平延伸,第一夹角呈90°-150°。
可选地,排灰门通过弹性件可开合地罩设在排灰口的下部。
可选地,排灰管路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轴,排灰门铰接安装于固定轴上。
可选地,弹性件为套设在固定轴上的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一端抵顶在排灰门上,另一端抵顶在排灰管路的外壁上。
可选地,固定轴安装在集成管的下端。
可选地,集尘管与进风管焊接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个目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玻璃基板配料除尘系统,包括除尘风机和与该除尘风机连通的管路,该管路的至少一段为本公开提供的排灰管路,其中,该排灰管路中的集尘管靠近除尘风机安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除尘风机开启后,灰尘和杂质颗粒在除尘风机的抽力作用下进入进风管,携带灰尘及杂质的气流前进至集尘管时,受到集尘管壁的阻力和自身重力的影响,能够逐渐停止并沿集尘管内壁滑落至排灰口,当灰尘杂质不断累积达到一定重量时,则能够驱动排灰门开启,从而实现了管路的排灰功能。通过在除尘系统中使用本公开提供的排灰管路,能够有效避免除尘风机滤芯堵塞,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降低人工清理灰尘杂质的频率,减小对生产效率的干扰。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排灰管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进风管2 集尘管
3 排灰口4 排灰门
5 固定轴6 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如图1所示是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排灰管路,该排灰管路包括进风管1,和从该进风管1通过第一夹角向上延伸的集尘管2,进风管1与集尘管2相接的端部下侧壁上形成有排灰口3,该排灰口3上安装有能够由灰尘杂质的重量自动开启的排灰门4。因此,除尘风机开启后,灰尘和杂质颗粒在除尘风机的抽力作用下进入进风管1,携带灰尘及杂质的气流前进至集尘管2时,受到集尘管2壁的阻力和自身重力的影响,能够逐渐停止并沿集尘管2内壁滑落至排灰口3,当灰尘杂质不断累积达到一定重量时,则能够驱动排灰门4开启,从而实现了管路的排灰功能。本公开中,排灰口、排灰门的形状以及进风管和集尘管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能够实现本公开的目的的其他几何形状,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风管1沿水平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夹角呈90°-150°,以保证灰尘杂质等能够依靠自身重力滑落至排灰口3而不会在集尘管2内堆积,或进一步前进至除尘风机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85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