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加固计算机的对外高速信号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6406.4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1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姜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控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3/40;G06F13/4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31127 | 代理人: | 吴玮,单大义 |
地址: | 201412 上海市奉贤***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固 计算机 对外 高速 信号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插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全加固计算机的对外高速信号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某些特殊行业应用中(如:军工、工业等),需要适应极端苛刻条件下的复杂环境,,这就对设备的环境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加固设备的对外信号连接一般都采用高强度的加固连接器,这个就产生了一个模块端或总线端的高速信号怎么在保证稳定性、可靠性的前提,引接到相关连接器的问题。在现有的加固技术系统设计中,机内的总线或模块信号,需要引接到对外连接上时,一般采用板线连接器(即一端是板对线连接器,另一端直接焊接在对外加固连接的管脚上),这样就会产生如下:1、机内连线较乱;2、线缆连接的可靠性问题;3、不能走高速差分信号;4、后期维护复杂等情况。
这就对设备的环境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加固计算机的对外信号连接一般都采用高强度的加固连接器,本设计通过采用标准的板对板高速信号连接器,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解决了全加固设备的对外高速信号连接的问题,实际经过实验室及实际环境下的长时间工作,验证了本设计能很好的解决高速信号的稳定连接与可靠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安全可靠、工作稳定的全加固计算机的对外高速信号连接装置,包括全加固计算机,所述的全加固计算机包括机箱,机箱包括母板、连接器面板,所述的母板上设有若干功能模块,所述的连接器面板外侧面设有与外接设备连接的若干接口,所述的面板内侧面设有PCB板,所述的母板上设有高密度连接器,所述的PCB板与高密度电连接器连接。
所述的高密度电连接器包括插座部和插头部,插座部包括插座部基座、差分信号插针和屏蔽板阵列,所述的插头部包括插头部基座,插头部基座的顶部设有连接键。
所述的高密度电连接器通过差分信号连接若干功能模块。
所述的机箱还包括散热器面板。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完全满足相关使用环境下的技术要求;
2.产品的使用周期内无需维护更换;
3.生产工艺可控、简单;
4.设计模块化,硬连接,高可靠性;
5.满足相关行业的产品质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密度电连接器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图中:1.插座部 2.插头部 3.屏蔽板阵列 4.差分信号插针 5.连接键 6.功能模块 7.母板 8.连接器面板 9.高密度电连接器 10.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全加固计算机的对外高速信号连接装置,全加固计算机指符合ATR规范的全加固计算机。全加固计算机包括机箱,机箱包括母板、连接器面板,母板上设有若干功能模块,连接器面板外侧面设有与外接设备连接的若干接口,面板内侧面设有PCB板,母板上设有高密度连接器,PCB板与高密度电连接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采用ERNI公司的高速差分信号板对板高密度电连接器,系统设计达到了无线缆连接设计的效果,机箱内干净整洁,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大幅度提高,装配测试效率也大幅度提高。高密度电连接器采用高效差分屏蔽方式设计,可以支持高速的差分信号传输,可以支持PCI-E总线、PCI总线、万兆网等级信号传输。本实用新型适用所有全封闭式的全加固计算机的对外连接使用,通过本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系统内的线缆信号连接问题,大幅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维护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控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控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64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
- 下一篇:安装多个M.2固态硬盘的储存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