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管壳式双壳程缠绕管换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84875.2 | 申请日: | 2016-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0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赵天波;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长江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322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管壳 式双壳程 缠绕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石油、化工、发电、冶金等行业工艺流程中的一种高效管壳式双壳程缠绕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在我国换热器总产量中约占80%,相比普通管壳换热器,缠绕管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单位容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无热膨胀问题,传热性能高等特点。
双壳程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要大于同直径的单壳程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实现管程和壳程介质的逆流流动,提高介质流速,使换热效率提高。双壳程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占地少、重量轻、节省成本等优点。双壳程换热器一般运用在U形管换热器,在管束中心放置一块纵向隔板,将壳程一分为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管壳式双壳程缠绕管换热器,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下,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和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节省投资成本。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管壳式双壳程缠绕管换热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左管箱、右管箱、缠绕管束和壳体,其特征在于缠绕管束上设置有壳程分层内筒,缠绕管束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之间横向设置有若干缠绕换热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壳程分层内筒与第一管板密封连接,作为外圈缠绕换热管的载体进行缠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左管箱内设置有管程分层内筒与左管箱和第一管板密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采用双壳程的结构更合理更紧凑,管程分层内筒、第一管板、壳程分层内筒形成连为一体的分层密封结构,确保壳程流体从进口接管流入第一程壳体内再流入第二程壳程分层内筒,最终全部流入出口接管。缠绕管束管内流体以螺旋方式通过,降低了壁面附着的可能性以及结垢倾向,壳程流体逆流横向交叉通过缠绕管,形成壳程流体强烈的湍流效果,相同流速下减少了沉积的几率,使高效管壳式双壳程缠绕管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抗垢性并可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管壳式双壳程缠绕管换热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管壳式双壳程缠绕管换热器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图1中:1-左管箱,2-管程分层内筒,3-第一管板,4-壳体,5-壳程分层内筒,6-进口接管,7-缠绕换热管,8-中心筒,9-第二管板,10-右管箱。
图2中:10-浮头盖,11-外头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管壳式双壳程缠绕管换热器,首先将中心筒8与第一管板3密封焊;将缠绕换热管7在中心筒8上进行多层缠绕,外圈尺寸约等于壳程分层内筒5的内径,并与第一管板3和第二管板9连接;将壳程分层内筒5与缠绕换热管7和第一管板3组装进行密封焊;将缠绕换热管7在壳程分层内筒5上进行多层缠绕,并与第一管板3连接,将壳体4与第一管板3进行组装焊接,再安装第二管板9,并与缠绕换热管7和壳体4组装焊接,使壳体4内形成双层腔体;将管程分层内筒2与左管箱1组装焊接,内筒直径壳程分层内筒5一致;最后将左管箱1和右管箱10分别与第一管板3和第二管板9用螺栓装配密封,形成管程双层腔体。
图2所示为实用新型高效管壳式双壳程缠绕管换热器另一结构,由左管箱1、第一管板3、缠绕换热管7、第二管板9、浮头盖10组成管程;由壳体4和外头盖11组成壳程。
本实用新型与公知的普通缠绕管换热器相比,采用双壳程结构,提高了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节省投资成本。可以广泛的应用在石油、化工等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长江石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长江石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48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