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物检测系统以及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4095.8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0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圆;黄亚琴;余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9/00 | 分类号: | F25D29/00;F25D11/00;F25D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物 检测 系统 以及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物检测系统以及具有该食物检测系统的冰箱。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为了减少车载冰箱能量的消耗,一般会在未放置食物时关闭或者调节至最小功耗状态,这样需要设置食物检测系统以判定车载冰箱内是否设置有食物,一些车载冰箱通过设置随食物取放的附件来判定食物信息,但是伴随着每一次存储食物,用户都需要取下附件,附着到食物上,每一次取出食物,都需要取下附件,插回插槽。每一次使用都要增加用户的操作,不够智能、便捷,使用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物检测系统,该食物检测系统可以用于检测冰箱内的食物,而且无需用户操作,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冰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检测系统,食物适于存放在存放盒内,所述食物检测系统包括:与所述存放盒对应的食物检测传感器,所述食物检测传感器为第一自电容式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检测系统,第一自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可以准确检测食物是否存放在存放盒内,还有,第一自电容式传感器无需用户操作,从而可以食物检测系统结构简单,控制简单,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检测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存放盒为冰箱的内胆,所述冰箱还包括:壳体和发泡层,所述发泡层形成在所述内胆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自电容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发泡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冰箱还包括:金属支架,所述金属支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存放盒内以放置食物,所述金属支架构造为第二自电容式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食物检测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自电容式传感器电连接以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第一自电容式传感器或所述第二自电容式传感器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食物检测系统还包括:支架检测传感器,所述支架检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存放盒内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存放盒内设置有支架插槽,所述支架检测传感器适于在所述金属支架插接在所述支架插槽时电路闭合且向所述控制器发出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存放盒为冰箱的内胆,所述冰箱还包括:壳体和发泡层,所述发泡层形成在所述内胆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自电容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存放盒内。
进一步地,所述冰箱还包括:金属支架,所述金属支架固定在所述内胆内且构造为所述第一自电容式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内胆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屏蔽干扰信号的内胆屏蔽层。
进一步地,所述内胆屏蔽层为网格状且分布在所述内胆的周壁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冰箱还包括:门体,所述门体用于开闭所述内胆,所述门体内设置有用于屏蔽干扰信号的门体屏蔽层,所述门体屏蔽层为网格状且设置在所述门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包括所述的食物检测系统,所述存放盒为内胆。
所述冰箱的有益效果与所述食物检测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金属支架、支架检测传感器和支架插槽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门体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物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冰箱100;
第一自电容式传感器10;第二自电容式传感器11;
内胆20;内胆屏蔽层21;壳体30;发泡层40;门体50;门体屏蔽层51;
金属支架60;支架检测传感器61;支架插槽62;
控制器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物检测系统,该食物检测系统可以应用在冰箱100上,例如,车载冰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40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