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热锅炉卸灰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3631.2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4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强;林晨;曾招乐;谢起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0 | 分类号: | F23J1/00;F23J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1 | 代理人: | 夏万征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锅炉 卸灰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锅炉卸灰口结构。
背景技术
回转窑焚烧车间焚烧过程产生的烟气经过余热锅炉,烟气中带有的飞灰下落至余热锅炉卸灰口,因现有卸灰口为圆管状,其开口较小,死角较多,飞灰不易排出,容易造成飞灰积累板结,卸灰口堵死。卸灰口堵死后需停炉清灰,焚烧炉才能恢复运行。经常性停炉清灰,不仅影响生产,还会损坏焚烧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卸灰口顺畅的余热锅炉卸灰口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余热锅炉卸灰口结构,包括设在余热锅炉底部的卸灰管体,所述卸灰管体呈从上至下逐渐缩小的锥体状,所述卸灰管体的一侧壁上设有清理孔,该清理孔上设有可拆卸的盖子。
所述卸灰管体为四棱锥体。
所述卸灰管体的底部设有方形的导灰管。
所述盖子通过螺栓紧固在卸灰管体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卸灰口改造成倒锥体,增大了卸灰的空间,飞灰不容易在卸灰口内堆积,因此飞灰能够顺畅地从卸灰口排出;同时,通过清理孔可实现不需停炉在线清理飞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另外制造和安装方便,造价低。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余热锅炉卸灰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在余热锅炉底部的卸灰管体1,卸灰管体1呈从上至下逐渐缩小的锥体状,卸灰管体1的一侧壁上设有清理孔2,该清理孔2上设有可拆卸的盖子3。
卸灰管体1为四棱锥体,内部供飞灰流通的空间更大。卸灰管体1的底部设有方形的导灰管4。导灰管4的设置可以延长飞灰行走的路径,达到抑尘的效果。
另外,盖子3通过螺栓紧固在卸灰管体1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卸灰口改造成倒锥体,增大了卸灰的空间,飞灰不容易在卸灰口内堆积,因此飞灰能够顺畅地从卸灰口排出;同时,通过清理孔2可实现不需停炉在线清理飞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36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