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纹入子拆解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3196.3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5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唐思敏;张烨;刘佳;李玲;程品;程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L1/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37216 | 代理人: | 吕艳芹 |
地址: | 26610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拆解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纹入子拆解机构。
背景技术
塑胶件中的螺纹结构是很常见的,针对这种带螺纹孔的塑胶件,模具通常采用入子式的结构,入子是模具上可拆卸的活动部分。该类入子通常做成轴类件,其中一段为外螺纹,端部带有正六边形盲孔,便于内六角扳手的插入拆解。该类塑胶件的成型工艺简单描述如下:模具开模后将入子放进模具→模具合模注塑成型产品→模具开模取出产品和入子(此时的产品和入子连为一体)→将入子从产品上拆解下来,实现产品与入子的分离→将拆下的入子放进模具参与下一次成型。为了缩短注塑周期,通常入子会多做几个交替使用。即便如此,人工拆解的速度往往也跟不上产品的成型周期,尤其是在一个产品上有多个入子的情况下,效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纹入子拆解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拆解螺纹入子,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拆解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螺纹入子拆解机构,包括旋转轴和入子定位轴,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入子定位轴上均套设有带轮,各所述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丝杠;所述入子定位轴的端部设有与所述螺纹入子的端部相适配的结合部。
作为一种改进装置,位于所述带轮两侧的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入子定位轴上均套设有一轴承,位于所述带轮上侧的各所述轴承均安装在上底板上,位于所述带轮下侧的各所述轴承均安装在下底板上。
作为一种改进装置,所述入子定位轴的上方设有产品定位板,所述产品定位板上对应所述入子定位轴的位置设有通孔。
作为一种改进装置,所述上底板上固定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为下粗上细的阶梯柱,所述导向柱较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上底板上,所述导向柱较细的一端穿过所述产品定位板,所述导向柱较粗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产品定位板上导向柱通孔的直径。
作为一种改进装置,所述产品定位板的下侧安装有直线轴承,所述导向柱较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直线轴承内,所述导向柱较粗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直线轴承的外径。
作为一种改进装置,所述皮带的外侧设置有惰轮,所述惰轮通过惰轮固定块固定于所述上底板上。
作为一种改进装置,所述带轮为同步带轮,所述皮带为与所述同步带轮的轮齿相适配的齿形带。
作为一种改进装置,所述入子定位轴设有多个,所述惰轮也设有多个。
作为一种改进装置,所述结合部为与所述螺纹入子的非螺纹端相适配的插槽。
作为一种改进装置,所述丝杠与所述旋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在一起;所述丝杠未连接有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上设置有把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纹入子拆解机构,旋转轴和入子定位轴上均套设有带轮,各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丝杠;入子定位轴的端部设有与螺纹入子的端部相适配的结合部,通过将旋转轴和入子定位轴用带轮和皮带等零件连接起来,靠驱动旋转轴上的带轮来传递旋转力,带动入子定位轴一起做旋转运动,从而实现螺纹入子和塑胶产品的分离。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快速拆解螺纹入子,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拆解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位于带轮两侧的旋转轴和入子定位轴上均套设有一轴承,位于带轮上侧的各轴承均安装在上底板上,位于带轮下侧的各轴承均安装在下底板上,其入子定位轴的上方设置有产品定位板,产品定位板上对应入子定位轴的位置设置有通孔。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用轴承将旋转轴和入子定位轴的两端固定于上底板和下底板上,而将产品定位于产品定位板上,一方面能使旋转轴和入子定位轴能更好的旋转,另一方面能够使入子定位轴和产品更好的定位,实现定位准确。
由于上底板上固定有下粗上细的阶梯状的导向柱,导向柱较粗的一端固定在上底板上,导向柱较细的一端穿过产品定位板,导向柱较粗一端的直径大于产品定位板上导向柱通孔的直径,产品定位板的下侧安装有直线轴承,导向柱较细的一端安装在直线轴承内,导向柱较粗的一端的直径大于直线轴承的外径。采用这样的结构,保证了产品运行的直线度,防止了产品的损坏。
由于皮带的外侧设置有惰轮,且惰轮通过惰轮固定块固定于上底板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调整皮带的张紧度,防止由于皮带太松或者太紧而造成的入子定位轴不工作现象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31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