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工零件多个表面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0743.2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3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闫新和;张书勇;秦法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B23Q5/04;B23Q3/06;B23Q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11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零件 表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工零件多个表面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行业,尤其是铝合金加工行业,零件的加工经常需要在定位面的同侧进刀并对零件实施加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传统的加工方式是要么采用专用机床刀具位置不动,零件被送到加工位置后进行加工,要么采用数控机床,工件可以旋转让刀具从两头加工,但是无论如何解决这类加工时总是操作麻烦、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特别是当零件结构所限刀具加工有干涉时,更是无法加工。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对同侧进刀加工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罩盖的中间隔筋侧表面的一个实例。在图1中,显示了待加工的零件为铝合金零件。按照加工要求,加工时需要对中间隔筋的两个侧面进行加工,以防对其上装配的旋转部件轴向干涉。在保证两个侧平面尺寸精度的同时,所加工后的刀痕应是以凸轮轴安装轴线为中心的圆弧面。为了保证加工精度,无法使用单个的刀具多次完成此加工任务,而是使用一件组合式刀具固定在两个支撑臂之间,机床驱动组合刀具转动,工件朝向刀具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工件多个平行表面的同时加工。所述的组合刀具由三面切削刃铣刀平行组装而成。
该装置和方法的缺点在于,效率低质量差,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特别是当凸轮轴不是完全贯穿,即一端是死的时候,用一串三面切削刃铣刀在卧铣床上加工是不可能的了(就像图1所显示的那样,铣刀无法下降到加工位置并且进行加工。)。
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能在加工中心上对此进行加工,但是没有合适的角度头铣刀,目前角度头铣刀技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有轻型、重型、固定角度、可调角度等多种结构形式,但是刀体宽度都较大无法进入,也无法对此进行加工,输出形式只有单一方向输出角度头的一种。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以上的技术困难的装置。
为了克服以上的技术困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工零件多个表面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种双轴头输出、刀体尺寸较窄适合小空间对零件进行两侧同时高效加工的角度头铣刀,并且包括一种适应性的卡具。利用该装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加工零件的方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工零件多个表面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组合式刀具和零件固定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式刀具包括刀具轴(122)、铣刀盘(124)、刀柄轴(110)、主动锥齿轮(119)和从动锥齿轮(132),所述的铣刀盘(124)有两对并且固定到刀具轴(122),所述的刀柄轴(110)固定到主动锥齿轮(119),所述的刀具轴(122)固定到从动锥齿轮(132),所述的两对铣刀盘(124)位于刀柄轴(110)的两侧;所述的刀柄轴(110)和主动锥齿轮(119)设置为旋转时带动从动锥齿轮(132)和刀具轴(122);所述的零件固定卡具包括夹具体(206),所述的夹具体(206)上有夹具体挖空开口(248),且该夹具体挖空开口(248)的形状和大小允许铣刀盘(124)和刀柄轴(110)插入;所述的组合式刀具安装在机床上,零件固定卡具安装在机床台面上,并且设置为当组合式刀具进刀时铣刀盘(124)和刀柄轴(110)插入夹具体挖空开口(248)。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面,刀柄轴(110)上面安装有主动锥齿轮(119)和第一平键(118),刀具轴(122)的上面安装有从动锥齿轮(132)和第三平键(133),主动锥齿轮(119)和从动锥齿轮(132)相互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面,刀具轴(122)在刀柄轴下侧套筒(101)的左右两侧各伸出一个轴头。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面,刀具轴(122)的左右两侧伸出的轴头上分别安装有刀具调整垫(127)和两片铣刀盘(124)及第二平键(126),在相邻两片铣刀盘间各安装有一个刀具调整套(1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0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