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层共挤复合管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0692.3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2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2 | 分类号: | B29C47/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层共挤 复合管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层共挤复合管模具。
背景技术
双层复合管具有耐压高、防老化性强、防细菌、防渗氧等功能而倍受客户喜爱,其制造方法和装置也多种多样。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4669582A,公开的一种双层复合管及其共挤模具、制备方法以及圆管拼接型蜂窝板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共挤模具包括模头座、导向篦、通气件、第一机头、分流锥、端盖以及第二机头,第一机头上的右端面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缓冲槽、环形的第二缓冲槽,端盖的左端面贴在第一机头上的右端面上,通过端盖的左端面与第一缓冲槽形成第一缓冲腔,通过端盖的左端面与第二缓冲槽形成第二缓冲腔;通过共挤模具对外层材料进行泄压,外层材料缓慢从第一成型通道流出,并通过外层材料本身的粘附性,不断涂布在内层管件上,可以在内层管件上形成0.01至0.03mm的厚度的外层材料层。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4700266U,涉及的一种双层复合管模,左滚道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第一外筒节和第二外筒节,第二外筒节与右滚道的左端焊接固定,右滚道的有端与第三外筒节焊接固定,第一外筒节、左滚道、第二外筒节、右滚道和第三外筒节的内孔中过盈配合有内筒节;第三外筒节和内筒节的右端与端板焊接固定,第一外筒节和内筒节的左端与法兰焊接固定。再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2412660U的一种双层复合管材机头,包括压紧板、口模、机头体、芯棒、分流套、分流器支架、分流器、隔层分流套以及内层连接器,机头体的两端连接有压紧板和内层连接器,机头体靠近内层连接器那端外壁处设有外层连接器,内、外层连接器一端都设有过滤网板,机头体中心轴处设有阻流芯棒,阻流芯棒一端与芯棒相连,另端通过螺纹与分流器相连,且芯棒、阻流芯棒和分流器与机头体之间形成一腔体,其口模、分流套、隔层分流套以及分流器支架依次连接且位于上述腔体里,阻流芯棒靠近分流器那端外壁设有环形凸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共挤管胚在同一副模具中一次完成,双层管坯完全熔合一体,结构紧楱,工作稳定的二层共挤复合管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二层共挤复合管模具,包括与挤出机出料口相连接的轴向连接头和径向连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轴向连接头出料口部位设有分流锥,分流锥之后设有外层分流体,外层分流体上设有内流道和螺旋式外流道;其中内流道与芯模相通,径向连接头出料口通过螺旋式外流道经后模体与芯模相通;芯模出料口部位设有内壁调节装置,后模体部位设有外壁调节装置。
本技术方案设计的装置与二台单螺杆挤出机相连接,先开启内层管挤出机,被加工的物料从轴向连接头进入,经前模体进入分流支架,沿外层分流体的内流道流动,到达芯模和口模部位,形成内层管胚。同时,另外一台挤出机开启,物料从外层管入口径向连接头进入,经外层分流体的螺旋流道,流向后模体,最后也汇流到口模和芯模配合部位,形成外层管胚。本装置可以分别调整内外层挤出机的挤出量,以达到制管所需的挤出速度和壁厚,然后经下道工序的冷却真空定径,生产制造出符合工艺要求的管材制品。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向连接头出料口端设有前模体,前模体出料口端设有与分流锥配合的内锥孔。本装置各部件分工互配,易加工制作,保证模具自身精度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流锥固定在分流支架的一端,分流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外层分流体。构成连续式低阻力熔剂流道。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模体安装在外层分流体的外部;外壁调节装置位于后模体的外部,并沿管道成型行走方向的径向设有若干处调节螺栓。方便调节操作,保证壁厚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的芯模出料方向设有口模,芯模和口模相互配合且具有从大到小的缩径出料道。缩径过程是保证管道成型质量的必要措施。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壁调节装置位于口模和芯模相互配合的外部,口模部位还设有连接法兰。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层分流体内流道至少设有一处缩径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各组成部件分工明确,结构紧楱互配精细,使模具本体制作方便,精度易控;管道成型时工作稳定,且模具寿命长,双层共挤管胚一次完成,生产效率高;坯料互透融合,防裂性强,缩径易控,管壁厚度均匀,成品结构强度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06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