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物理性接触开关装置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0506.6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2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陶延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众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M1/23;H01H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刘芳 |
地址: | 518063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理 接触 开关 装置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工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非物理性接触开关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手机上设置有能够拨动的按键,拨动该按键,以实现声音控制、开关机控制等功能。其中,当该按键在被用户拨动时,会和对应的功能开关直接物理接触,从而实现相应的功能,按键即为开关控制结构。
在现有技术中,按键需要使用定位筋和定位凸台等结构固定安装在手机上,这使得按键与手机本体之间存在缝隙。由此,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缝隙内会进水和灰尘,进而影响与按键直接物理接触的功能开关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物理性接触开关装置及终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物理性接触的开关装置存在缝隙,缝隙内会进水和灰尘造成的影响功能开关的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物理性接触开关装置,包括:
磁性开关控制结构、隔片、开关以及按键,所述磁性开关控制结构和所述开关分别位于所述隔片的两侧,所述按键与所述磁性开关控制结构连接;
所述磁性开关控制结构,用于在所述按键朝第一方向拨动时,对所述开关产生吸合力,使得所述开关接通;
所述磁性开关控制结构,还用于在所述按键朝第二方向拨动时,隔断磁场,使得所述开关断开。
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磁性开关控制结构包括:中空的隔磁部、设置在所述隔磁部内部的永久磁铁、设置在所述隔磁部侧壁的导磁部以及与所述永久磁铁连接的转动部;
所述按键与所述转动部连接。
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导磁部包括两个导磁板,每个所述导磁板和所述隔片平行设置,且两个导磁板的中心线与所述隔片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
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转动部,用于在所述按键朝第一方向拨动时,转动所述永久磁铁至所述永久磁铁的南极与所述导磁部中的一个导磁板接触、北极与所述导磁部中的另一个导磁板接触,以对所述开关产生吸合力,使得所述开关接通;
所述转动部,还用于在所述按键朝第二方向拨动时,转动所述永久磁铁至所述永久磁铁的两级与所述隔磁部的内壁接触以隔断磁场,使得所述开关断开。
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开关的移动端的刀片为弹性刀片,且所述开关的固定端和移动端均设置在所述隔片上。
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隔磁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每个开口中设置一个所述导磁板。
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隔磁部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隔磁部包括所述侧壁和两个端面,其中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开孔,所述转动部穿过所述开孔与所述按键连接。
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隔磁部的材质为磁性材质。
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磁性材质为如下中的任一或其组合:铁、镍、钴。
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导磁部的材质为非磁性材质。
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非磁性材质为铜或塑料。
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隔片为非磁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非物理性接触开关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物理性接触开关装置及终端。本实用新型的非物理性接触开关装置,包括磁性开关控制结构、隔片、开关以及按键,磁性开关控制结构和开关分别位于隔片的两侧,按键与磁性开关控制结构连接;磁性开关控制结构,用于在按键朝第一方向拨动时,对开关产生吸合力,使得开关接通;磁性开关控制结构,还用于在按键朝第二方向拨动时,隔断磁场,使得开关断开。本实用新型的非物理性接触开关装置及终端,将磁性开关控制结构和开关隔离开来,外界的水或灰尘进入按键与手机壳体之间的缝隙后,不会影响开关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物理性接触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物理性接触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朝第一方向拨动时磁性开关控制结构的左视图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朝第二方向拨动时磁性开关控制结构的左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众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众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05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杂双环化合物及其用于治疗结核病的用途
- 下一篇:一氧化氮供体肌肽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