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功能太阳能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9897.X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1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方妍;何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易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16 | 分类号: | F24J2/16;F24J2/40;F24J2/4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技术 多功能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功能太阳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由水箱、太阳能集热管、支撑架和反光板组成,反光板把太阳光反射给太阳能集热管的背面,使太阳能集热管吸收更多的太阳光,但由于反光板本身也散热,影响反光板的反射效率,而且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大多安装在房顶上,在雷雨季节,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洗澡时,雷电会通过水入室而引发事故,对于太阳能热器而言,有生活热水用已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能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和饮用开水将是一个革命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将更加方便,更加节能,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都存在功能单一、夏天热水用不完、冬天不靠电加热基本无热水可用,浪费了资源不能做到物尽其用,解决太阳能热水器供生活用水的同时又能供饮用开水是本行业的难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功能太阳能热水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功能太阳能热水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功能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温水箱、太阳能集热板、反光板、红外线感应器和开水容器,所述温水箱上表面设有避雷针和温水排气溢水管,所述避雷针设置在温水排气溢水管的一侧,所述温水箱表面设有红外线感应器,所述温水箱固定连接有太阳能集热板,且太阳能集热板的下方设有反光板,所述太阳能集热板通过连接板与反光板固定连接,所述反光板下表面设有放置块,所述太阳能集热板一侧设有开水容器。
优选的,所述温水箱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水箱下表面设有温水上水口和温水用水口,所述温水上水口设置在温水用水口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反光板内部设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开水容器一侧设有开水排气溢水管,所述开水容器下表面设有开水用水口,所述开水容器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下表面设有安装座。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表面设有安装螺孔,且安装螺孔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温水箱表面涂设一层抗氧化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功能太阳能热水器通过设有避雷针、红外线感应器、开水容器、温度传感器和保温层,使得该太阳能功能多样,很好地满足现在生活的需求,避雷针能够防止雷电会通过水入室而引发事故,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红外线感应器能够将设备的信息反馈到室内的电子设备上,方便于人员观察太阳能的状态,开水容器使得设备不仅能够提供生活热水而且可以持续供应饮用开水,人们的生活将更加方便,更加节能,设备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温度传感器便于人员观察温水箱的温水度数,便于人们判断太阳能的功能是否正常,保温层能够防止反光板散热,提高反光板的反射性能,从而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更高,同时,设备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温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光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水容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温水箱、2避雷针、3太阳能集热板、4反光板、5连接板、6放置块、7红外线感应器、8温水排气溢水管、9开水容器、10支撑腿、11安装座、12温度传感器、13温水上水口、14温水用水口、15保温层、16开水排气溢水管、17开水用水口、18安装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易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易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98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