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焦炉气制LNG联产合成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79841.4 | 申请日: | 2016-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7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 发明(设计)人: | 章有虎;王晋;苟文广;陈环琴;李猛;杨巧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中泰深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J3/02 | 分类号: | F25J3/02;C10L3/12;C01B3/5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 地址: | 31140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lng 联产 合成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深冷净化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焦炉气制LNG联产合成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LNG原料气来源主要分为管道天然气制LNG、焦炉气制LNG、煤制气制LNG等几种主要工艺路线。其中管道天然气液化工艺的经典流程是采用单混合冷剂流程(SMRC),制冷单元主要配置为一台混合冷剂压缩机和一台冷箱。焦炉气制LNG的常规流程为,一台混合冷剂压缩机为装置提供主要冷量,一台氮气循环压缩机,为分离原料气的高压精馏塔和低压精馏塔塔顶提供冷源。煤制天然气的工艺路线和焦炉气基本一样,主要是看甲烷化后原料气中甲烷的含量以及产品用途,选择不同的液化工艺路线。
常规双塔流程,塔顶采用间壁式换热器,制冷液氮不与原料气接触,因此存在冷热流体的温差损失以及换热器的热阻损失,其适用于焦炉气制甲醇等塔顶只需氢气的工艺路线。此工艺高压塔顶气体氢气纯度相对较高,氮气含量少,并且含有少量甲烷。如要求甲烷含量很低时,则需要塔顶的制冷温度很低,并且能耗很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焦炉气制LNG联产合成氨装置。
一种焦炉气制LNG联产合成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流阀、第一冷却器、中压配氮压缩机、第二冷却器、第一手动阀、第一压力控制系统、调节阀、第二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再沸器、第三冷却器、第四冷却器、第二手动阀、物位阀、主换热器、物位指示仪、低压脱氮塔、压力阀、第三手动阀、高压脱氢塔、第四手动阀、氮氢回收压缩机;
空分氮气管路分别穿过限流阀、第一冷却器、中压配氮压缩机、第二冷却器进入主换热器,空分氮气管路穿出主换热器后分成两路,一路穿过第一手动阀与再沸器连接,另一路穿过第四手动阀与高压脱氢塔相连;
原料焦炉气管路穿过调节阀进入主换热器,原料焦炉气管路穿出主换热器再穿过低压脱氮塔,然后再顺次穿过主换热器、第三手动阀进入高压脱氢塔;
来自BOG压缩机的焦炉气管路进入低压脱氮塔,低压脱氮塔与再沸器相连;
氮氢混合管路由高压脱氢塔塔顶穿出后分别穿过主换热器、第二压力控制系统进入合成氨工序;
冷凝液管路由高压脱氢塔塔底穿出后穿过压力阀进入低压脱氮塔;
再沸器顶部穿出的氮气管路穿过主换热器与位于冷限流阀与第一冷却器之间的空分氮气管路相连;再沸器侧边穿出焦油气管路依次穿过主换热器、第二压力控制系统、氮氢回收压缩机后与原料焦炉气管路相连;
LNG管路由低压脱氮塔塔底穿出后分别穿过主换热器、物位阀进入LNG储罐;
一号混合冷剂管路依次穿过主换热器、第二手动阀、第四冷却器、主换热器;
二号混合冷剂管路依次穿过主换热器、流量控制系统、第三冷却器、主换热器、流量控制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焦炉气制LNG联产合成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脱氢塔顶部氮氢混合管路中合成气氮氢比为3:1。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焦炉气制LNG联产合成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压力控制系统由压力阀和压力指示控制组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制LNG,塔顶采用冷热流体混合换热工艺,并且通过液氮的洗涤吸收,可以使高压塔顶气不含甲烷,塔顶含氮气量增加,正好为氢气配氮。此工艺非常适合LNG联产合成氨,通过液氮洗工艺使出高压洗涤塔的合成气氮气含量增加,并满足去合成氨的合成气氢氮比为3:1,此工艺可以使系统能耗降低,并且没有驰放气,省去了驰放气氨洗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焦炉气制LNG联产合成氨装置示意图;
图中,限流阀1、第一冷却器2、中压配氮压缩机3、第二冷却器4、第一手动阀5、第一压力控制系统6、调节阀7、第二压力控制系统8、流量控制系统9、再沸器10、第三冷却器11、第四冷却器12、第二手动阀13、物位阀14、主换热器15、物位指示仪16、低压脱氮塔17、压力阀18、第三手动阀19、高压脱氢塔20、第四手动阀21、氮氢回收压缩机2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焦炉气制LNG联产合成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流阀1、第一冷却器2、中压配氮压缩机3、第二冷却器4、第一手动阀5、第一压力控制系统6、调节阀7、第二压力控制系统8、流量控制系统9、再沸器10、第三冷却器11、第四冷却器12、第二手动阀13、物位阀14、主换热器15、物位指示仪16、低压脱氮塔17、压力阀18、第三手动阀19、高压脱氢塔20、第四手动阀21、氮氢回收压缩机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中泰深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中泰深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98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