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副车架及运输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8931.1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8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束振伟;闵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9 | 分类号: | B62D21/09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架 运输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及运输工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前副车架属于半框式副车架,通过中塔处的安装点连接车身,以前主机厂对副车架的理念是越结实越好,特别是在车辆撞击的时候,副车架不能有太大的变形。副车架中塔的整体刚度很高,在车辆撞击时不易变形,但过高的刚度容易将冲击传递给人体,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
本领域需要一种在车辆碰撞时能够减少对人体产生冲击的前副车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处在车身受到撞击时可断开,从而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运输工具,所述运输工具包括所述前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处在车身受到撞击时可断开,从而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冲击。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前副车架,设置于车身下方,包括车身连接结构,所述车身连接结构用于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车身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连接结构开设有连接孔和熔断结构,所述连接孔用于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熔断结构为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开设的缺口,所述缺口能在受到冲击力时扩张以使所述连接孔和所述连接件脱离连接。
所述的前副车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车身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车身的中塔,所述中塔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连接端开设有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轴线方向为竖直方向。
所述的前副车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接端包括连接主体和中塔连接板,所述中塔连接板固定在所述连接主体上,所述连接孔开设在所述中塔连接板的中部。
所述的前副车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缺口从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延伸至所述中塔连接板的边缘。
所述的前副车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中塔连接板的边缘包括焊接边和脱离边,所述焊接边与所述连接主体焊接,所述缺口从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延伸至所述脱离边。
所述的前副车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焊接边的数量为3条,所述缺口朝向所述前副车架的侧面。
所述的前副车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接孔的孔径为18mm,所述缺口的宽度为2mm至6mm,所述缺口与所述连接孔之间的厚度为4mm至10mm。
所述的前副车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中塔连接板为冲压件。
所述的前副车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接件为车身安装螺栓。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运输工具,包括车身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身上,所述运输工具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前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设置在所述车身下方,并且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车身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副车架,由于连接孔的内壁开设有缺口,前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处在受到撞击时,能在受到冲击力时扩张以使连接孔和连接件脱离连接,进而减轻了汽车受到撞击时传递至人体的冲击。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副车架的交通工具,具有能够减轻了汽车受到撞击时传递至人体的冲击的优点,使得交通工具乘坐起来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比较例中前副车架的轴侧视图;
图2为比较例中前副车架的俯视图;
图3为比较例中前副车架连接端的局部视图;
图4a-4b为比较例中锻管焊接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副车架的轴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副车架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副车架连接端的局部视图;
图8a-8b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副车架中塔连接板焊接位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副车架中塔连接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9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89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