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陆空两用四旋翼飞行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78272.1 | 申请日: | 2016-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2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仲阳;王玉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B64C27/08;B60G15/02;B60K17/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陆空 两用 四旋翼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近些年,随着新型材料、微电子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创新,无人机从理论模型逐步地向军用、民用的探测检查等多方面应用。因其独特的控制方式,让一种更受青睐的无人机——四旋翼飞行器便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象。
渐渐地,只有飞行功能的四旋翼飞行器如今不能满足人们对飞行器的要求,便产生了在四旋翼飞行器机身上装有多样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组件,使飞行器实现现场状况的图像传输、数据收集、病害虫防治等功能。
然而,现有技术中,附有多种功能的四旋翼飞行器具有良好飞行性能下,往往缺乏在陆地上行驶的能力,现有四旋翼飞行器通常会出现在陆地上的行驶能力不高,机身稳定性不强,降落时容易产生巨大冲击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飞行器,具有良好的空中飞行性能,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地面行驶能力,整体结构稳定性强,降落时能够避免产生巨大冲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飞行器,包括空中飞行系统、地面行驶系统、控制器以及感测组件,空中飞行系统和地面行驶系统相互连接,其中,
空中飞行系统:包括机翼、驱动电机以及扇叶,机翼的数量是4个并且呈中心对称分布,机翼上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设有扇叶;
地面行驶系统:包括车桥、悬架、底盘、马达以及车轮,车桥包括前车桥和后车桥并且通过悬架连接在底盘上,车轮设在车桥两侧,马达设在底盘上并且间接驱动车轮;
控制器:包括空中飞行控制器和地面行驶控制器,空中飞行控制器设在空中飞行系统上并且与驱动电机连接,地面行驶控制器设在地面行驶系统上并且与马达连接;
感测组件:设在空中飞行系统上并且与控制器连接,包括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陀螺仪。
作为优选,所述空中飞行系统还包括第一沉金板、第二沉金板以及连接件,所述机翼设在第一沉金板和第二沉金板之间,连接件设在第二沉金板上并且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地面行驶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底盘上设有转向动力系统,转向动力系统分别与所述车轮、所述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底盘上设有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轴、差速器以及分动器,所述马达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分别与差速器、分动器连接,差速器与所述前车桥连接,分动器与所述后车桥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悬架包括连接板和缓冲组件,缓冲组件由减震器和弹簧组成。
作为优选,还包括信号接收单元和遥控器,其中,
信号接收单元:其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遥控器:包括输入单元和信号发送单元,输入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发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向信号接收单元发送信息。
作为优选,还包括云台、图像数据采集单元、无线传输模块以及接收终端,其中,
云台:设在所述底盘中心,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图像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摄像头,摄像头设在云台上;
无线传输模块:设在所述机翼上,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接收终端:用于接收无线传输模块发出的图像和信息,该接收终端可与所述遥控器集成为一体。
作为优选,还包括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设在所述机翼上,其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空中飞行系统和所述地面行驶系统通过磁力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机翼和所述底盘均采用轻型塑料制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地面行驶能力,整体结构稳定性强,降落时能够避免产生巨大冲击。
2、本实用新型具有底盘,底盘上具有车桥、悬架以及车轮,使整个陆空两用四旋翼飞行器在降落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不至于受到较大的冲击,提高了耐用度。而且底盘上伴随着转向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等机械结构系统的使用,加强了整个陆空两用四旋翼飞行器在地面行驶过程中的灵活性、动力性、防震性、稳定性和耐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8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