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古琴调弦定音琴轸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77616.7 | 申请日: | 2016-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3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0D3/14 | 分类号: | G10D3/14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 地址: | 435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琴 定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音乐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古琴调弦定音琴轸装置。
背景技术
古琴作为我国由古至今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类乐器,于孔子时期就已盛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拥有文人四艺之首的重要地位。在形制上古琴琴身以琴面与底板胶合成一个共呜箱,琴面系有七根弦即七弦琴,古琴整体由桐木或梓木制造,在艺术上古琴的音域宽且温厚,音色古朴而典雅,内涵丰富,具有历史的厚重感,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
古琴在每次弹奏前都需要根据琴曲的不同要求进行调弦定音,而调弦定音通常是采用传统的绒到旋绕轸颈的方式调节音的高低和变调,因此古琴轸子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目前采用古琴轸子调弦定音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方面是调弦特别费力,由于琴弦需要紧到一定的位置才能达到所需音调,这就要求操作者的指力及腕力达到一定的力度才能旋转古琴轸子,而一般情况下妇女及儿童是很难旋转动古琴轸子的,对七根弦进行调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以致于妇女或儿童弹奏古琴前都需要请调琴师或男士帮助调弦定音。二是调弦非常频繁,由于套接于古琴轸子上的绒线自身的张力及受温度与湿度的变化等因素的作用而时刻影响着绒线连接的琴弦的松紧度,从而极容易使得琴弦固定好的音高失准而走音,又称跑弦,造成古琴跑弦的主要原因有这两方面:一是轸子与轸池长时间地旋转摩擦使得轸子与轸池之间的接触面变得光滑,以致轸子与轸池之间的摩擦系数变小;二是由于轸子的轸项的顶面部位面积较小,致以轸子与轸池的接触面小而使得轸子在轸池上容易打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解决现有技术中调弦费力和跑弦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古琴调弦定音琴轸装置,包括中空的轸体,所述轸体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轸帽,所述轸体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伸入所述轸体内,所述转轴外套设有挡块,所述转轴位 于所述挡块与所述把手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弹簧,所述把手上连接所述转轴的端面周向设有多个定位销,所述轸体设有与所述定位销适配的定位孔,所述轸体内设有调整件,所述调整件包括至少一个定滑轮、至少一个动滑轮和拉绳,所述定滑轮与所述轸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动滑轮的顶端设有绒口,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动滑轮的底端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整件包括定滑轮、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和拉绳,所述定滑轮与所述轸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上下连接,所述第一动滑轮的顶端设有绒口,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定滑轮的顶端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二动滑轮、定滑轮和第一动滑轮,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整件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动滑轮和拉绳,所述第二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上下连接,所述第一定滑轮与所述轸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动滑轮的顶端设有绒口,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动滑轮的底端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动滑轮和第一定滑轮,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整件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和拉绳,所述第二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上下连接,所述第一定滑轮与所述轸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上下连接,所述第一动滑轮的顶端设有绒口,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动滑轮的底端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一定滑轮和第一动滑轮,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轸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琴穗连接件,所述琴穗连接件设有琴穗通孔。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琴穗连接件的顶部沿中心轴对称设有插柱,所述轸体的底部设有容置所述插柱的固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琴调弦定音琴轸装置,其调整件采用滑轮组的方式,通过转动把手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绒口上下移动,从而可实现琴弦的张紧或放松,绒口不会发生旋转拧动,从而杜绝了跑弦现象的发生;通过滑轮组的方式进行调整琴弦,所用的力只是琴弦张力的1/2,1/3甚至1/4,使得调弦过程更加省力,妇女或儿童自己很容易调弦定音,不再需要请调琴师或男士的帮助;通过琴穗连接件连接琴穗可达到美观古琴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古琴调弦定音琴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提供的古琴调弦定音琴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师范大学,未经湖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76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