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腔式双转子聚合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7103.6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9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景辽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惠通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225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腔式双 转子 聚合物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腔式双转子聚合物反应器,属于高粘聚合物生产制造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聚合物增粘反应器包括卧式的外筒体,外筒体的内腔设有盛放物料的内筒体,内筒体和外筒体的左、右端口被左、右端盖封闭,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为热媒介质腔,内筒体的顶部连接有气相出口,内筒体的左端连接有物料进口,内筒体的右端底部连接有物料出口,内筒体中沿轴向设有搅拌转子,内筒体的底部约三分之一的高度为液相空间,内筒体的上部为气相空间,气相空间顶部设有抽真空口。在热媒介质腔中通入高温导热油对物料进行加热,搅拌转子不断将液相空间的物料搅拌并带至气相空间中以脱除挥发分。在搅拌脱挥过程中,如果内筒体底部或叶形盘片表面的物料不能得到及时更新,滞留的物料就会粘结在内筒体的筒壁上,或者粘结在搅拌转子上,物料失去流动性后时间一长就会逐渐碳化,最终落入物料当中产生黑点料,经常需要停车洗釜,产品质量不稳定,运行周期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两腔式双转子聚合物反应器,脱挥效果好,产品质量稳定。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腔式双转子聚合物反应器,包括卧式的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内腔设有盛放物料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的左、右端口被左、右端盖封闭,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为热媒介质腔,所述内筒体的顶部连接有气相出口,所述内筒体的左端连接有物料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端盖的右端连接有出料室,所述内筒体的右端底部通过右端盖上的出料孔与所述出料室连通,所述内筒体的右端上部通过右端盖上的透气孔与所述出料室连通,所述出料室的底部连接有物料出口,所述内筒体的内腔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转子轴,两所述转子轴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左、右端盖上,两所述转子轴的轴线与所述外筒体的轴线相平行且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两转子轴的轴线对称位于外筒体轴线的两侧;所述转子轴上沿轴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叶形盘片,两根转子轴上的叶形盘片成对设置且相互啮合构成一对相互啮合的叶形转子;各所述叶形盘片的顶弧中心分别连接有沿轴向对称延伸的刮刀,各所述刮刀的刀锋分别与所在叶形盘片的顶弧最高点平齐;所述内筒体的上半周为半圆形,所述内筒体的下半周与两叶形转子的回转轮廓相吻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一对相互啮合的叶形转子在同步转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始终保持较小的间隙,内筒体的下半周为两段相交的圆弧,使整个内筒体的截面呈现倒置的心形或水蜜桃形,液相物料位于内筒体的双弧形底部。热媒介质腔中通入高温热媒介质例如导热油,对内筒体内腔的聚合物物料进行加热,物料从物料进口进入内筒体,一边轴向流动一边被加热搅拌,聚合物在高温作用下挥发分溢出并产生聚合反应,粘度逐渐增大;随着叶形盘片的转动,两组刮刀持续扫过内筒体的弧形底部,不断搅动物料并将物料带至气相空间进行挥发,完成增粘后的物料从右端盖上的出料孔进入出料室,从物料出口流出。增粘过程中,刮刀可以对内筒体的下半周及相啮合的叶形盘片进行刮料,使内筒体底部和叶形盘片表面的物料不断更新,不会滞留产生粘结,避免产生黑点料,提高了产品质量,延长了连续工作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各所述叶形盘片分别设有呈正三角星形分布的三个叶瓣,每个叶瓣的顶弧中心分别设有所述刮刀。采用三叶型叶形盘片,每根转子轴旋转一周,对内筒体底部、相邻叶形盘片表面刮料三次,一对叶形盘片相互啮合,确保刮料均匀且刮刀相互避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叶形盘片的每个叶瓣上分别对称设有物料通孔。物料通孔便于物料沿轴线方向更加便捷地流动,叶形盘片上对称设置物料通孔有利于叶形盘片的动平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刮刀的刀锋运行轨迹线与所述内筒体内壁及相啮合的叶形盘片之间的间隙为3~15mm,轴向相邻的刮刀侧面之间的间隙为3~8mm。在此间隙下,可以保证刮料的效果,又能满足热胀冷缩的需要,且易于加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媒介质腔中设有沿螺线方向延伸的导流筋板,每道导流筋板的底部分别设有热媒介质通孔。导流筋板既起到支撑内筒体和加强筋的作用,又使得大部分导热油沿内筒体的外周螺旋状前进,延长了导热油的流动行程,加热均匀且换热效率高,每道导流筋板上的热媒介质通孔使得部分导热油沿轴向流动,有利于破坏导热油的环流,提高换热效果,停车时可以通过热媒介质通孔将热媒介质腔内的导热油泄放干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惠通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惠通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71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会话绑定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聚合物增粘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