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民用建筑天窗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76649.X | 申请日: | 2016-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8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普兰宁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7/18 | 分类号: | E04B7/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民用建筑 天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天窗领域,具体涉及民用建筑天窗。
背景技术
民用建筑通风关系到建筑环境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呼吸质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关键保障。自然通风技术由来已久,建筑的开窗、阁楼、天窗等许多形式都体现了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人们在生活中应用这些建筑的结构形式,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进行建筑室内的空气调节。
建筑天窗的通风,是利用风压和热压形成的“烟囱效应”产生的,使建筑内空气自然向上流动排出,同时吸入建筑外新鲜空气。它的通风应用比较“穿堂风”有着自然的优势,“穿堂风”的风力比较硬,容易对人造成伤害,如“散汗”、“受风”等。“穿堂风”依靠建筑前后开窗形成的风压通风还受到气候的限制,天热无风时开窗通风效果差,大风、雨雪、风沙天无法开窗通风。而“烟囱效应”的天窗通风,它是一种压力溢流的通风形式,气流在建筑内趋于平缓,不管是热压还是风压在建筑内都是向上流动,因此,很少发生“穿堂风”的那些污染现象。近年来,很多工业建筑采用的新型天窗通风技术,如公开号为CN10287760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通风天窗,包括有天窗架及包裹天窗架外的侧封板,天窗架内包有天窗屋面,天窗屋面的檐口处设有天沟,天沟底部设有排水口,天窗屋面下方为进风口,天窗屋面两侧天沟上方为出风口。
但是该发明只有天窗完全打开或完全关闭两种状态,无法对天窗打开的程度进行调节,因此无法根据外界的实际天气情况来调节进风量,当外界风大或是阳光太强时,需要将天窗大部分关闭,但仍应打开一部分以保证通风,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自由调节进风量的天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民用建筑天窗,其优点是能够有效调节进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民用建筑天窗,包括安装在屋顶通风口处的支架,所述支架上方固定有采光挡雨板,所述支架侧面设有圆形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固定有若干扇形板,所述扇形板关于所述进风口的圆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扇形板的径向设有扇形凹槽,在所述进风口圆心处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若干扇形叶片,所述扇形叶片关于所述进风口的圆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扇形叶片与所述扇形板一一对应,所述扇形叶片分别与所述扇形凹槽转动连接,还设有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架上方的采光挡雨板为透明状,用于屋顶正上方的采光与挡雨;支架侧面的进风口用于天窗进风,电机控制转轴转动,带动扇形叶片在扇形凹槽内转动,从而可以控制扇形叶片与进风口形成的扇形开口的大小,进而可以根据外界天气的情况调节进风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扇形凹槽的内侧壁设有润滑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润滑层可以在扇形叶片在扇形凹槽内转动时减少摩擦,增强润滑,使扇形叶片在扇形凹槽内转动更加快速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扇形凹槽的槽底设有插接槽,所述扇形叶片与所述扇形凹槽的槽底抵触的一边设有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与所述插接槽插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接件与插接槽之间插接,使得扇形叶片与扇形凹槽的槽底插接更加稳定,密封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件为软质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软质材料制成的插接件在与插接槽插接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二者之间的撞击与摩擦,能够减少插接件与插接槽相互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采光挡雨板为向上凸起的弧面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光挡雨板为向上凸起的弧面状,弧面增大了采光挡雨板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使得采光面积变大,有利于天窗的采光;并且弧面也利于表面的雨水向两侧流动,有利于进行排水,防止采光挡雨板上积水严重,减轻采光挡雨板所承受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口远离所述转轴的一面固定有防虫纱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夏天或是夜晚屋内亮灯时,蚊虫容易从进风口飞入屋内,防虫纱网将进风口进行覆盖,可以用于阻挡蚊虫。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采光挡雨板的两侧设有排水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滴在采光挡雨板上并向两侧流下,滴落在排水沟内排走,有利于加强屋顶天窗的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沟横截面为V字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V字型排水沟可以防止雨水从排水沟溢出,能够更好地使雨水从排水沟中排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普兰宁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普兰宁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66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