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载的充电线路的阻抗检测电路、充电芯片和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6622.0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9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易鹏程;黄昌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8 | 分类号: | G01R27/08;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刘雯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充电 线路 阻抗 检测 电路 芯片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的充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载的充电线路的阻抗检测电路、充电芯片和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的充电电流变大,充电方式变得多样,主要有低压快充,高压快充等。然而由于用户使用的充电线缆多种多样,加之设备充电普遍使用MICRO USB或者type C接口作为充电输入端口,随着插接次数的增加,容易造成线缆连接器端口插针的磨损,接触阻抗变大,使得充电线路上的阻抗不可预测,影响优良充电策略的实施。比如设置合适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达到充电时间短,充电效率高,充电器工作在安全负载的目的。
另外充电端口由于接插磨损,连接器阻抗变大,如果检测不到这个阻抗的变化不对充电加以控制,该位置的发热量将呈电流的平方倍数增加,热量累积会导致线缆和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产生过热变形,发出异味,丧失自身功能,后果严重的可能会由于热量传递造成用户烫伤,财物烧坏等,给用户带来人身或财产损失。
现有的移动终端中暂没有阻抗检测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负载的充电线路的阻抗检测电路、充电芯片和终端,可以据此有效的计算充电线路的阻抗,方便终端根据该阻抗进行充电策略的选择,提高充电效率和效果。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负载的充电线路的阻抗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充电控制模块,用于检测负载是否正常连接充电线路,并在检测到负载正常连接充电线路时控制所述负载处于不充电的状态;
恒流电子负载模块,用于连接所述负载的输入接口的两端并串联接入所述充电线路中,通过所述充电线路从充电设备吸入电流;
模数变换模块,用于采集正常连接充电线路时所述恒流电子负载模块两端的电势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恒流电子负载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线路从充电设备吸入幅值不同的电流I1和电流I2;
所述模数变换模块具体用于采集所述恒流电子负载模块两端分别对应获取的电势差U1和电势差U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电流I1、电流I2、电势差U1、电势差U2,所述寄存器连接所述模数变换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通讯模块,用于将根据所述电流I1、电流I2、电势差U1、电势差U2计算得到的所述充电线路的等效串联阻抗值发送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的一端和所述寄存器双向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双向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载为移动终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电芯片,所述芯片用于设置在负载中并连接所述负载的输入接口的两端,包括:
第一充电控制模块,用于检测负载是否正常连接充电线路,并在检测到负载正常连接充电线路时控制所述负载处于不充电的状态;
恒流电子负载模块,用于连接所述负载的输入接口的两端并串联接入所述充电线路中,通过所述充电线路从充电设备吸入电流;
模数变换模块,用于采集正常连接充电线路时所述恒流电子负载模块两端的电势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恒流电子负载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线路从充电设备吸入幅值不同的电流I1和电流I2;
所述模数变换模块具体用于采集所述恒流电子负载模块两端分别对应获取的电势差U1和电势差U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电流I1、电流I2、电势差U1、电势差U2,所述寄存器连接所述模数变换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通讯模块,用于将根据所述电流I1、电流I2、电势差U1、电势差U2计算得到的所述充电线路的等效串联阻抗值发送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的一端和所述寄存器双向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双向连接。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负载的充电线路的阻抗检测电路。
上述负载的充电线路的阻抗检测电路、充电芯片和终端,在负载处于未充电的状态下,通过充电线路从充电设备拉取电流,检测获取此时负载的输入电压,可以据此有效的计算充电线路的阻抗,方便负载根据该阻抗进行充电策略的选择,提高充电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6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