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晶体振荡器的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5544.2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17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袁素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依瑞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3/02 | 分类号: | H03H3/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体振荡器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晶体振荡器的封装结构,属于晶振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晶体振荡器(简称晶振)在我们国内市场需求每年有几十亿只,加上国外的,有上百亿只的市场。它普遍用在彩电、冰箱、手机、电脑及大部分电子产品上。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生产的晶振的底座3为金属底座,上面是金属帽2,通过电容放电将金属帽2与底座3粘接在一起,金属底座和金属帽2内封装有晶片1,晶片1通过两个弹簧片6与金属底座连接,金属底座上设置有两个电极孔,孔中串二根金属引出线,金属引出线为电极4,电极4与弹簧片6连接,电极孔中用绝缘玻璃珠7将电极4和金属底座烧结固定,同时金属底座下垫有绝缘垫片8,防止金属引出线弯折后与底座3短路。
现有技术的封装结构具有以下缺点:
1、封装工艺效率较低、成本高:一台封帽机一天12小时只能生产2万只,设备还有经常维修,设备投资大、费电、材料成本高、人工成本高,体积大、顾客使用也不方便;
2、金属引出线弯折时容易使绝缘玻璃珠碎裂,导致底座3漏气,造成晶振失效;
3、电容放电打火容易火力太大将产品打坏或影响晶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晶体振荡器的封装结构,该结构底座采用PCB板代替传统的金属底座,制作成本降低,且一块PCB板上可同时封装多个晶振,制作工艺简单,且效率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晶体振荡器的封装结构,包括封装壳和晶片,所述晶片封装在封装壳内,所述封装壳包括金属帽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两个电极,所述晶片粘接在两个电极上,所述PCB板边缘对称位置设置有开口槽,所述电极的引出脚通过开口槽延伸到PCB板的背面,所述金属帽通过胶水粘接在PCB板上。
进一步地,一块PCB板上可同时制作多个底座,可以同时完成多个晶振的封装。
进一步地,所述晶体振荡器的封装结构的尺寸为7.4mm*4.3mm*1.8mm。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的材料为铜。
进一步地,所述晶片和电极之间通过银浆粘接。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生产效率高,每套设备1小时可以生产4万只,一套一天按12小时计算可以生产48万只,是原来生产效率的24倍;
(2)成本降低,PCB板作为底座的制作成本较低,且由于PCB板是绝缘的,不需要绝缘玻璃珠和绝缘垫片,同时一块PCB板上可同时完成多个晶振的封装,制作工艺流程简化,总的成本可以降低原来的30%;
(3)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结构可避免使底座产生漏气的问题;
(4)因为金属帽和底座是用胶水粘接的,因此不会出现电容放电过大所产生的晶振失效;
(5)成品的体积小,体积为7.4mm*4.3mm*1.8mm,客户使用可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晶振的封装结构的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晶片、2-金属帽、3-底座、4-电极、5-开口槽、6-弹簧片、7-绝缘玻璃珠、8-绝缘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附图2和图3所示,一种晶体振荡器的封装结构,包括封装壳和晶片1,所述晶片1封装在封装壳内,所述封装壳包括金属帽2和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为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两个电极4,所述电极4的材料为铜,所述晶片1粘接在两个电极4上,所述晶片1和电极4之间通过银浆粘接,
所述PCB板边缘对称位置设置有开口槽5,所述电极4的引出脚通过开口槽5延伸到PCB板的背面,所述金属帽2通过胶水粘接在PCB板上。
一块PCB板上可同时制作多个底座3,可以同时完成多个晶振的封装。
所述晶体振荡器的封装结构的尺寸为7.4mm*4.3mm*1.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依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依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55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晶振剪脚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频有源带通滤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