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谐振无线电脑充电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5234.0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17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刘艺柱;王朝;陈莎莎;张永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李文洋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谐振 无线 电脑 充电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谐振无线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磁谐振无线电脑充电平台。
背景技术
2006年11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系助理教授索尔贾希克Marin Soljacic提出一种可以通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利用电磁能的新理论。利用两个铜丝线圈充当共振器,一个线圈与电源相连,作为发射器;另一个与台灯相连,充当接收器。结果,他们成功地把一盏距发射器2.13米开外的60瓦电灯点亮,无线充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能量的控制比较困难,无法真正实现能量点对点的传送,在传输的过程中会散射等损耗一部分能量,能量转换器的效率不高也是影响整个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二是电磁辐射安全问题,对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解决。磁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采用相同频率谐振电路,利用磁场通过近场传输辐射小,具有方向性,中等距离传输,传输效率较高。目前,电脑电源在充电插拔插头时容易产生电火花,对人们存在不安全隐患,电脑电源线沉重携带不方便,由于存在摩擦和磨损,对安全性、可靠性带有一定的影响并缩短了电脑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电磁谐振无线电脑充电平台,解决电脑充电插拔插头容易产生电火花对人们存在不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电磁谐振无线电脑充电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充电平台区域、电源模块、发射模块、发射线圈、谐振线圈、接收线圈、电源处理模块以及电脑负载电池;所述充电平台区域与所述平台保持在一个平面,所述发射线圈、谐振线圈及发射模块嵌入充电平台区域的表层形成一体;所述接收线圈、电源处理模块以及电脑负载电池嵌入到电脑中;发射线圈通过发射模块把电能以磁的形式发射出去,由于发射线圈和谐振线圈及接收线圈之间频点基本一致,三者线圈因此形成谐振,进而把能量从发射线圈经过谐振线圈传递给了接收线 圈,接收线圈把接收到的电磁信号通过电源整理模块整理发送给电脑负载电池供电。
优选地,所述发射线圈采用平面螺旋式绕法,由标称直径1.2mm,线圈直径为200mm、匝数为4匝,三抽头线圈。
优选地,所述谐振线圈采用平面螺旋式绕法,由标称直径1.2mm,每个线圈直径为200mm、匝数为2匝。
优选地,所述接收线圈采用平面螺旋式绕法,由标称直径0.75mm,线圈直径为90mm、匝数为2匝。
优选地,所述电源整理模块由整流电路及稳压电路组成整流电路,整流电路是由二极管1N4148搭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装置通过增加谐振线圈来解决传输的过程中会散射等损耗一部分能量,使传输具有方向性中等传输效率高,改变接收线圈和谐振线圈的直径大小关系,使谐振线圈在尽量减小漏磁的情况下直径要大于接收线圈,使得接收线圈总是在谐振线圈范围内,进而提高传输效率,通过本装置解决了电脑充电插拔插头容易产生电火花对人们存在不安全隐患,电脑电源线沉重携带不方便。采用新的传输方式平台传输效率高充电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发射平台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接收部分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52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YPECDongle及其供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