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储气筒耐压、密封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3677.6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2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钟训;唐智燕;周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诚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M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402 四川省资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气筒 耐压 密封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压测试领域,与储气相关,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储气筒耐压、密封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储气筒是汽车制动系统中的气体压力装置,用来储存空气压缩机输出的压缩气体,根据QC/T 200-1995《汽车气制动装置用储气筒技术条件》要求,汽车储气筒必须进行耐压和气密性试验,这就要求储气筒生产厂家必须对储气筒进行测试,以确保厂家生产的储气筒安全。现有技术中为了对储气筒方便测试,普遍做法是厂家利用厂内压缩空气进行气压试验。由于储气筒耐压试验的压力高于设计压力,而且储气筒的材料和焊接缝隙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因此,采用气压试验方法就不能很准确地检测出这些缺陷,再加上在耐压试验过程中,储气筒发生泄漏甚至开裂的可能性是不能完全排除的,从安全角度考虑,用气压试验方法是不安全的,一旦储气筒发生破裂,将会导致灾难性的爆炸事故,因此,现在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也有采用水压的测试的,然后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不能测试较高耐压试验的储气筒。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可测试较高耐压压力、同时又较为安全的试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可对储气筒进行较高耐压测试和密封性测试的试验装置,该装置同时兼顾安全性考虑,可确保在耐压测试时,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本发明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汽车储气筒耐压、密封试验装置,包括水压系统、气压系统、耐压测试箱,其中:水压系统包括高压水管道,设置在高压水管道起始端的水箱、依次设置在高压水管道上的增压泵、单向阀、高压水压截止阀、水压表、水压传感器;气压系统包括高压氮气管道,依次设置高压氮气管道上的气压控制器、调压阀、气压表、第一气压截止阀,所述高压氮气管道经过第一气压截止阀后分成三路,一路经过第二气压截止阀和电磁换向阀后通往增压泵,一路经过安全阀后接空,最后一路通往耐压测试,所述最后一路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气压截止阀和真空泵;耐压测试箱设置在水压系统和气压系统的尾端。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与单向阀之间还设置有回水管路,所述回水管路上设置有高压卸荷阀。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控制器包括节流阀,设置在节流阀后端的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水压系统与耐压测试箱接通,所述气压系统与设置在耐压测试箱中的汽车储气筒接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同时设置了水压系统和气压系统,气压系统主要对储气筒密封性测试,水压系统主要用于对储气筒耐压性测试;气压系统的一路用于对水压系统增压,另外一路用于对储气筒气密性测试时的充气和抽真空,最后一路用于对储气筒气密性测试时的安全保护,二者有机地整合成一个系统,可对汽车储气筒进行高压密封性测试和耐压试验测试,同时,又兼顾了安全考虑,可确保该试验装置测试时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储气筒耐压、密封试验装置,包括水压系统1,图1中所示的黑粗线部分;气压系统2,图1中所示的细虚线部分;耐压测试箱3,用于放置汽车储气筒。
水压系统1包括高压水管道,主要用于对储气筒耐压测试,包括设置在高压水管道起始端的水箱10、依次设置在高压水管道上的增压泵16、单向阀12、高压水压截止阀13、水压表14、水压传感器15;增压泵16为气驱液增压泵,增压是通过气压系统2增压,气压系统2驱动增压泵16增压,增压泵16将水箱10的常压水增压成高压水,通过高压水管道通往耐压测试箱3,高压水管道上设置有高压水压截止阀13、水压表14、水压传感器15,这些均为功能设计使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其功能,这里不再对上述部件的作用作一一表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诚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诚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3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
- 下一篇:一种自调谐式宽频带智能手表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