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内柱体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2682.5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8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汪伟;汪春林;万蛇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伟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2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柱体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内柱体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柱直接承受由楼盖和梁传递的全部建筑竖向荷载,同时承担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等水平荷载,柱受力性能直接决定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建筑结构中最重要受力构件。由于建筑使用功能改变、建筑抗震需求提高及建筑老旧等原因,目前大量的建筑结构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复和加固,而其中尤以钢筋混凝土柱、木柱和砖石柱的修复和加固更为突出为紧迫。
公开号为CN10208045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中的柱加固结构,它包括沿柱的高度方向,每间隔 50~300mm,安装一道钢带箍,钢带箍绕柱的周向闭合,所述钢带箍的张拉应力为钢带的极限抗拉强度的 10~50%,这种建筑中的柱加固结构虽然可以有效改善柱的强度变形能力,并有效限制或延缓开裂,具有施工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性能优良的特点,但是在钢带箍和角钢包裹不到的柱体依然可能会发生压垮开裂的情况,从而无法达到加固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内柱体加固结构,其优点在于对整个柱体进行有效的加固保护,避免出现局部开裂损坏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内柱体加固结构,包括柱体,所述柱体四周外侧设有加固钢板,所述加固钢板与主体之间通过混凝土连接,所述加固钢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混凝土穿过通孔与加固钢板表面平齐,所述加固钢板的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X形交叉设置,所述加固钢板外侧设有加固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钢板设置在柱体的四周将柱体包裹对柱体起到了加固保护的作用,使用混凝土将加固钢板与柱体连接,避免了加固钢板从柱体上脱落的现象,混凝土渗透到通孔内凝固后增加了加固钢板与柱体的连接面积,进一步的增强了加固钢板与柱体的连接强度;加强筋增强了加固钢板自身抗拉伸的刚度,避免加固钢板受力发生变形的情况,外侧设有的加固层又进一步的保证了对柱体的加固,同时也减小了加固钢板出现受力变形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加固层包括柱体外侧将加固钢板与柱体紧密的连接的碳纤维网、碳纤维网外侧竖直设置的钢筋,所述钢筋与加固钢板焊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碳纤维网将加固钢板包裹在柱体上,增强了加固钢板与柱体的连接稳定性,在碳纤维网外侧设有的钢筋对碳纤维网进行加固,同时钢筋也可以为柱体分担一些压力,对柱体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柱体外侧钢带箍,所述钢带箍绕柱体周向闭合,将碳纤维网、钢筋收紧包裹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柱体受压时一部分的力会传导到加固钢板上,可能会造成加固钢板受力发生变形,从而导致碳纤维网和钢筋向柱体外侧扩张,通过钢带箍有效的减少了加固层受力向外扩张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钢带箍利用气动打包机安装,用打包扣永久封口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带箍不是一体件,而是有钢带围圈而成,通过气动打包机使用打包扣将钢带箍封口,保证了钢带箍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加固钢板焊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加固钢板焊接进一步增加了加固钢板与柱体的连接稳定性,减小加固钢板从柱体上脱落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加固钢板与柱体的两端存在间隙,所述加固层外侧设有环氧砂浆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砂浆可以保证加固层的增加抗压,抗震,提高耐磨性耐候性的中间聚合体,可以大大提高柱体和加固钢板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年限,同时也进一步的保证了加固层与柱体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柱体外侧设有遮盖的装饰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饰件可以对柱体上的加固结构形成保护的作用,同时也将柱体上的加固件覆盖达到美观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对柱体整个结构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避免出现局部开裂损坏的情况;
2、在完成加固工作之后,通过装饰件不会影响柱体的整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展现建筑内柱体加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展现加固后柱体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伟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伟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2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