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68467.8 | 申请日: | 201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6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田宏霞;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K7/14 | 分类号: | H02K7/14;H02K5/173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冷却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复合式电动机。
背景技术
当纯电动汽车还在因电池续航问题举步维艰时,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各大4S店,并且成为不少消费者购车时的选择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用车习惯与传统汽油车相差无几,而且能够在日常用车中节省不少燃油另一方面。相比传统的燃油动力系统,在发动机的空间内增加了一套电力驱动系统,使得本来狭小的发动机舱空间捉襟见肘。因此,对发动机各个部件的空间提出了挑战。另外,传统的冷却润滑系统,机油泵作为发动机一个重要部件,其结构多采用齿轮式机油泵,只有在发动机持续工作状态时,由曲轴带动机油泵主动齿轮传动,机油泵才能实现其功能。然而,当发动机停止工作转为电力驱动时,机油泵便会停止工作;或是额外需要一套传动系统继续带动机油泵工作,增加了整个驱动系统的复杂性和安装空间,同时降低了其工作的可靠性。
另外,传统的电动机中的轴承单元,在输出轴左右两端需要至少2个以上支撑,然而,由于电动机在工作中发热导致膨胀等原因,导致电动机出现轴向窜动和径向移动导致异响的问题,同时电动机部件出现磨损,导致其整体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电动机,解决了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停止工作转为电力驱动时,机油便会停止工作或是额外需要一套传动系统继续带动机油泵工作的问题,同时电动机在工作中发热导致膨胀等原因,电动机出现轴向窜动和径向移动导致异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式电动机,包括液压单元和电动机,电动机连接套环的内腔设有连接套环凸缘,支撑模的前端与连接套环凸缘相连接,支撑模的后端固定在后盖上,后盖与连接套环紧固在一起;电机轴被安装在电动机壳中,电机轴的驱动侧装有转子,定子固定到电动机壳体上;非驱动侧电机轴右端装有第一深沟球轴承和第二深沟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液压单元输入轴与电机轴左端内腔通过收缩盘耦合在一起;在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和第二深沟球轴承中,设有轴承预紧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预紧单元由支撑模块,弹性元件组成,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和第二深沟球轴承之间设有一个调整垫圈,第二深沟球轴承的右端与调整垫圈相连接,左端依次设有蝶形弹簧和卡簧;深沟球轴承组的外圈紧固在到轴承套筒内,轴承套筒的外圈嵌入连接套环的内腔,套筒与连接套环之间设有一个O形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电动机,通过电动机与机械液压单元组合在一起的方式,节约了液压冷却部件的安装空间,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使得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冷却系统实现了无间断的持续工作;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非驱动侧根据动力机的径向弹性和轴向移动提供了静态间隙补偿,避免了电动机出现异响和部件因发热出现膨胀出现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液压单元的电动机剖视图;
图2为非驱动侧轴承单元局部放大图;
图3为带有液压单元部分电动机转子剖视图。
1-连接套环;2-电动机壳体;3-定子;4-电机轴;41-电机轴右端;42-电机轴左端;5-法兰螺栓;6-法兰盘;7-收缩盘;71-锁紧螺钉;8-液压单元;9-转子;10-支撑模块;11-端盖;12-轴承套筒;13-液压单元输入轴;14-第一深沟球轴承;15-第二深沟球轴承;16-蝶形弹簧;17-卡簧;18-O形圈;19-调整垫圈;20-连接套环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3,一种复合式电动机,包括液压单元和电动机,电动机连接套环1的内腔设有连接套环凸缘20,支撑模10的前端与连接套环凸缘20相连接,支撑模10的后端固定在后盖11上,后盖11与连接套环1紧固在一起;电机轴4被安装在电动机壳体2中,电机轴4的驱动侧装有转子9,定子3固定到电动机壳体2上;非驱动侧电机轴右端41装有第一深沟球轴承14和第二深沟球轴承15,其特征在于液压单元输入轴13与电机轴左端42内腔通过收缩盘7耦合在一起;在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14和第二深沟球轴承15中,设有轴承预紧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84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蜗轮防反转机构
- 下一篇: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吊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