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约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65742.0 | 申请日: | 201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8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徐亚丁;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14 | 分类号: | G01N2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约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其使用寿命的决定性因素,而抗冻性是混凝土耐久性测定的重要内容。
目前,在常用的混凝土抗冻性测试方法中,混凝土试件均会随着其受冻过程中产生的形变而发生自由变形,而在混凝土的实际服役状态下,其形变会受到周围结构的约束,这使得目前的测试方法与实际情况存在不符之处,从而导致混凝土抗冻性的测试结果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约束装置,主要目的是使混凝土抗冻性的测试过程与实际情况更贴近,以提高混凝土抗冻性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约束装置,用于混凝土试件的抗冻性测试,包括:
第一约束部,其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用于浇筑成型和容纳混凝土试件,以限制所述混凝土试件受冻膨胀;
第二约束部,位于所述腔体内且与所述腔体的腔壁连接,用于埋设于所述混凝土试件内部,以限制所述混凝土试件受冻收缩。
具体地,所述第二约束部包括沿所述腔体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约束杆组,且每个所述约束杆组中的多根所述约束杆沿所述腔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每根所述约束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腔体的腔壁上,另一端向所述腔体的内部延伸,用于埋设于所述混凝土试件内部。
具体地,所述第一约束部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安装孔;
每根所述约束杆的整个外壁上设置有螺纹,每根所述约束杆的一端穿过每个所述安装孔并通过螺母紧固于所述第一约束部的外壁。
具体地,每根所述约束杆的外部紧套有硅胶圈,每根所述约束杆的外壁通过所述硅胶圈与每个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约束部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及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管体一端并封堵于所述开口的盖体,所述管体的内壁和所述盖体的内表面围成所述腔体;
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管体上。
具体地,所述腔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具体地,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四个超声波测试孔,四个所述超声波测试孔两两相对布置,且四个所述超声波测试孔的中心点的连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该混凝土约束装置还包括应变传感器,用于设置在所述腔体内部,并埋设在所述混凝土试件中,对所述混凝土试件的应变进行监测。
具体地,所述应变传感器包括安装杆体、电阻应变片和防护罩,所述安装杆体上设置有安装平台,所述电阻应变片粘贴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防护罩覆盖于所述电阻应变片且与所述安装平台密封连接。
具体地,所述管体、所述盖体、所述约束杆和所述安装杆体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约束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约束装置,第一约束部的腔体用于成型和容纳混凝土试件,当混凝土试件受冻而发生膨胀时,由于腔体腔壁的限制作用,限制了混凝土试件产生膨胀变形,同时,第二约束部沿位于第一约束部的腔体内且与腔体的腔壁连接,用于埋设在混凝土试件内部,当混凝土试件受冻而发生收缩时,由于第二约束部的限制作用,限制了混凝土试件产生收缩变形,较好地模拟了混凝土的实际服役状态,使混凝土抗冻性的测试过程与实际情况更贴近,提高了混凝土抗冻性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约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混凝土约束装置的应变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混凝土约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混凝土约束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57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