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性对准的附件至设备的连接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64352.1 | 申请日: | 201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2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B·W·德格纳;D·H·纳雷乔斯基;O·C·罗斯;H·朱;E·A·昂特曼;S·R·麦克卢尔;M·L·库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苹果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周磊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对准 附件 设备 连接 | ||
1.一种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构造为便于与相关联的电子设备耦合的耦合表面;
邻近所述耦合表面定位并被构造为与所述相关联的电子设备电相互作用的电气部件;以及
邻近所述耦合表面定位并被构造为便于所述附件设备与所述相关联的电子设备之间的耦合的磁体阵列,其中,所述磁体阵列包括以模式布置的多个磁体,所述模式具有关于内部点对称的交变极性的内部部分以及关于该内部点非对称的交变极性的外部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阵列与所述相关联的电子设备处的配合磁体阵列的交变极性的模式相对应,所述磁体阵列被构造为仅在预期的取向和对准处用规格化的吸引力耦合至所述配合磁体阵列,并且在任何其它的取向和对准处用小于所述规格化的吸引力的一半的吸引力耦合至所述配合磁体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变极性的模式包括沿直线连接的多个磁性区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阵列以预期的取向和对准耦合至配合磁体阵列导致所述附件设备与所述相关联的电子设备适当地取向并对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以反转的方位将所述磁体阵列耦合至配合磁体阵列导致从所述附件设备和所述相关联的电子设备之间的适当对准偏移的对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邻近所述磁体阵列定位并被构造为与所述相关联的电子设备上的相应多个 电接触部对准并接触的多个引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磁体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凹形的配合表面。
8.一种附件至设备的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适于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表面组装的第一磁体阵列,其中,所述第一磁体阵列包括以交变极性的第一模式布置的第一多个磁体,所述第一模式具有关于内部点对称的交变极性的内部部分以及关于内部点非对称的交变极性的外部部分;以及
适于相对于附件设备的表面组装的第二磁体阵列,其中,所述第二磁体阵列包括以对应于交变极性的第一模式的交变极性的第二模式布置的第二多个磁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件至设备的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体阵列仅在预期的取向和对准处用规格化的吸引力耦合至所述第一磁体阵列,并且在任何其它的取向和对准处用小于所述规格化的吸引力的三分之一的吸引力耦合至所述第一磁体阵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件至设备的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变极性的第二模式与所述交变极性的第一模式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件至设备的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变极性的第一模式包括沿直线连接的多个磁体。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件至设备的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设备被构造为与所述电子设备相互作用以便于它的电气功能。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件至设备的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部分包括关于中心点对称的至少四个磁性区段,并且所述外部部分包括关于 所述中心点非对称的至少四个额外的磁性区段。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件至设备的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阵列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磁体阵列内在相邻磁体之间设置的多个分流器,所述多个分流器起作用以减少所述电子设备的表面处的总磁通。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件至设备的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个磁体包括彼此具有不同长度的磁体。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件至设备的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阵列被构造为在其端部处截短,同时仍在截短的尺寸下保持功能。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件至设备的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适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的表面处相对于所述第一磁体阵列组装的多个电接触部;以及
适于在所述附件设备的表面处相对于所述第二磁体阵列组装的多个引脚,其中,当所述第二磁体阵列以预期的取向和对准耦合至所述第一磁体阵列时,所述多个引脚与所述多个电接触部对准并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苹果公司,未经苹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43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