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分光光度计中的自动波长反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63920.6 | 申请日: | 2016-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2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冠文;倪树标;陈云;刘科勇;刘日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J3/18 | 分类号: | G01J3/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分光 光度计 中的 自动 波长 反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光光度计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分光光度计中的自动波长反馈装置。
背景技术
分光光度计,又称光谱仪(spectrometer),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分光光度计产生特定波长,能够进行溶液的吸光度,透过率测量;光谱扫描;多波长测试(可以对物质同时进行多个波长的测试,分析物质的相关特性;还有可以进行总磷总氮测试、重金属测试、农药残留测试、食品安全检测等等,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生物研究、教学科研、化学化工、质量监督、水质环保和商检等各大领域。分光光度计的核心部件是光栅,控制光栅的角度就可以调节出不同的波长。
现有的分光光度计要手动调节光栅的角度,从刻度来确定角度从而得出试验参数,手动调节不但操作麻烦,而且肉眼观察得出的具体参数存在误差,大大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自动调节光栅角度并反馈角度数据的调节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分光光度计中的自动波长反馈装置,包括固定座、光栅、转动机构、传动机构、驱动机构、动力源、转动反馈元件、控制模块;动力源依次通过驱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动机构带动固定在转动机构的光栅转动;转动反馈元件与传动机构连接;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转动反馈元件与动力源;转动机构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上。
通过动力源带动光栅转动并通过转动反馈元件对转动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控制模块进行处理转化成角度参数,操作相当直观方便;另外也可以在控制模块上设置角度参数,当转动角度到达指定参数是,控制模块控制动力源关闭,达到自动调节角度的效果。
作为方案一的改进,转动机构包括扇形齿轮片、限位柱、弹簧;扇形齿轮片可绕其轴心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上,扇形齿轮片的外齿轮部与传动机构连接,光栅固定在扇形齿轮片的轴心上方,在扇形齿轮片的两侧面均设有一个用于扇形齿轮片转动角度限位的限位柱,弹簧一端与扇形齿轮片一侧面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
采用此种转动机构,结构简单。限定光栅在有效范围内转动之余,还通过弹簧消除齿轮间的啮合间隙,使运动平稳。
作为方案二的改进,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轴、副传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主传动轴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中部与第一齿轮同轴固定,另一端与第三齿轮同轴固定,第三齿轮与扇形齿轮片的外齿轮部啮合;第二齿轮同轴固定在副传动轴上且与第一齿轮啮合;副传动轴与转动反馈元件连接。
作为方案三的改进,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同步齿轮、第二同步齿轮、同步带,动力源为步进电机;第一同步齿轮同轴安装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同步齿轮同轴安装在主传动轴背离第三齿轮的一端,第一同步齿轮与第二同步齿轮通过同步带连接。
作为方案三的改进,扇形齿轮片与第三齿轮的传动比为1:6;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为1:4。
作为方案四的改进,第二同步齿轮与第一同步齿轮的传动比为1:4。
作为方案一至六任一项的改进,转动反馈元件为可调电阻或可调电容。采用可调电阻或可调电容,不但数据反映灵敏,换算方便,而且结构简单,大大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光栅角度调节自动化,且能及时反馈角度参数,满足不同角度调节的实验需求;结构简单,大大降低成本,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分光光度计中的自动波长反馈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分光光度计中的自动波长反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分光光度计中的自动波长反馈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座,2、光栅,3、转动机构,4、传动机构,5、驱动机构,6、动力源,7、转动反馈元件,8、扇形齿轮片,9、限位柱,10、弹簧,11、外齿轮部,12、主传动轴,13、副传动轴,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7、第一同步齿轮,18、第二同步齿轮,19、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未经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39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成型液压压力机
- 下一篇:行星架毛坯锻造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