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细软管整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61845.X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5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宋亚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G1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张玲春 |
地址: | 51008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细软 整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细软管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里,重症病人会使用到很多医用细软管,比如输液管、输液延长管、微量泵延长管、测压管等。由于各管路在使用时均需要保证自然垂下,因此,更换药物后,随着微量泵逐渐增多,管路布局容易变乱,管路易交叉,拆除管路时易打结,极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更严重的是,还极易牵拉到中心静脉管路,从而导致中心静脉管的意外脱出。
对于这种情况,当今使用的一种方法是直接用胶布将各医用细软管捆扎以对其进行整理,但是多根管路集中在一起,仍然容易对中心静脉管造成牵拉。另一种方法是用皮筋将各医用细软管捆扎后再用别针固定在床单上,但是,别针极易刺破床单下的气垫床,并且还极易造成护士被别针刺伤的危险,此外,这种方法还容易导致管路被病人压到肩膀下面,从而造成管路堵塞、或者管路对患者皮肤造成压力性损伤等不良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医用细软管整理装置,其不仅可以对多条管路进行有效梳理,有效地避免中心静脉管路不受牵拉,极大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快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医用细软管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软质层、硬质层,所述软质层和所述硬质层叠合,所述软质层上设有多个夹缝。
进一步的,所述软质层上设有多个夹缝的一种结构形式包括:
所述软质层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夹缝、第二夹缝,所述第一夹缝与所述第二夹缝之间设有第三夹缝、第四夹缝;
所述第一夹缝、所述第二夹缝均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夹缝呈倒立Y字型状,所述第四夹缝呈倒立T字型状。
进一步的,所述软质层的与所述第一夹缝最近的端面距离所述第一夹缝为0.9~1.1cm;所述软质层的与所述第二夹缝最近的端面距离所述第二夹缝为0.9~1.1cm。
进一步的,所述软质层上设有多个夹缝的一种结构形式包括:
所述软质层的左右端面分别设有第五夹缝、第六夹缝,所述第五夹缝呈7字型状,所述第六夹缝呈反7字型状;
所述第六夹缝的左侧设有呈竖直状的第七夹缝,所述第五夹缝和所述第七夹缝之间设有呈h字型状的第八夹缝。
进一步的,所述软质层的与所述第五夹缝的竖直部最近的端面距离所述第五夹缝的竖直部为0.9~1.1cm;所述软质层的与所述第六夹缝的竖直部最近的端面距离所述第六夹缝的竖直部为0.9~1.1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夹缝的竖直部、所述第六夹缝的竖直部的高度均大于1.1cm。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夹缝的竖直部和所述第七夹缝的距离为0.7~0.9cm;与所述第五夹缝的竖直部最近的第八夹缝距离所述第五夹缝的竖直部为0.7~0.9cm。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层的材质为尼龙纤维、聚酯纤维或者金刚砂。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层的材质为塑料板,所述硬质层的与所述软质层所处一侧的相反侧设有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软质层的材料为海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细软管整理装置,由软质层和硬质层叠合而成,其中,软质层设有多个夹缝以用于分别夹持多根医用细软管。因此,在医用细软管的管路数量杂多的情况下,该整理装置可以对多条管路进行有效、合理地梳理,保证管路布局有序整齐,有效地避免了管路交叉、打结等不良现象,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并且很好地避免了中心静脉管路遭受牵拉,极大减少了中心静脉管的意外脱出的意外情况发生。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细软管整理装置,完全摒除了用别针将捆扎在一起的多条医用细软管固定于床单上的传统方法,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效地保护了床单下的气垫床不被刺破,而且护士也不用再担心被别针刺伤,大大提高了整理医用细软管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也有效地避免了管路堵塞、或者因病人将管路压于身体下面而导致其皮肤造成压力性损伤等诸多不良现象发生。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细软管整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极为方便,操作极为快捷,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未经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18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