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流器用型材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60311.5 | 申请日: | 201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6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余仁忠;丁杰;刘雄;李滨;宋森;王博;何艳飞;王永胜;刘勇;谢海波;彭希予;徐景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8 | 分类号: | H05K7/18;H05K7/2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徐好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流器 用型材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流器,尤其涉及一种变流器用型材框架。
背景技术
型材框体为变流器的柜体框架,主要用于安装内部电器元件、风机、管道及导线。目前,变流器柜体框架主要采用板、梁结构,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将板材或型材连接为一个框体。
变流器内部电器元件数量繁多,需要通过大量导线将其连接成完整电路,还需要布置电器元件的散热系统,诸如风机、通风道、水泵和水管等。为固定电器元件或风机等设备,一般在型材或板材上开孔,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电器元件,难以实现电器元件安装位置的调节;为固定导线走向,需要在框体内部焊接许多扎线杆或接点螺柱,影响了电器元件的安装,也不利于营造整洁的内部环境。此外,为实现变流器的通风散热,需焊接通风道或在柜体表面加工散热孔,结构比较复杂,降低了框架的结构强度,也不利于变流器腔体内部的密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制作方便、便于电器元件的安装和位置调整、便于导线的布置的变流器用型材框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流器用型材框架,包括一对横向型材及设于一对横向型材之间的一对竖向型材,所述横向型材和所述竖向型材的表面均设有用于安装变流器电器元件的T型槽和用于布置导线的凹型槽,电器元件的安装螺栓布置于所述T型槽内,所述横向型材的T型槽和所述竖向型材的T型槽对接,所述横向型材的凹型槽和所述竖向型材的凹型槽对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横向型材和所述竖向型材的表面均设有两个所述凹型槽和多个所述T型槽,多个所述T型槽均匀布置,两个所述凹型槽对称分布于多个所述T型槽两侧,所述横向型材的T型槽和所述竖向型材的T型槽一一对接,所述横向型材的凹型槽和所述竖向型材的凹型槽一一对接。
相邻的两个所述T型槽之间还设有散热风道,所述横向型材的散热风道和所述竖向型材的散热风道一一对接,所述横向型材和/或所述竖向型材的所述散热风道上设有通孔,变流器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通孔连接。
所述散热风道横截面呈矩形。
所述T型槽、凹型槽和散热风道为挤压成型。
所述横向型材和所述竖向型材的端面均为45°的斜面,所述横向型材和所述竖向型材的端面焊接。
所述横向型材和所述竖向型材均为铝型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变流器用型材框架,包括一对横向型材和一对竖向型材,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制作方便,在型材表面设置T型槽和凹型槽减轻了框架的自重;T型槽用于安装电器元件,电器元件安装螺栓布置于T型槽内,使安装螺栓沿T型槽滑动便可实现电器元件安装位置的无极调节;设置凹型槽便于导线的布置和固定,无需设置扎线杆和接点螺柱,有利于电器元件的安装并保持框架内部整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流器用型材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横向型材或竖向型材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性横向型材和竖向型材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横向型材;2、竖向型材;3、T型槽;4、凹型槽;5、散热风道;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变流器用型材框架,包括一对横向型材1及设于一对横向型材1之间的一对竖向型材2,横向型材1和竖向型材2的表面均设有用于安装变流器电器元件的T型槽3和用于布置导线的凹型槽4,电器元件的安装螺栓布置于T型槽3内,横向型材1的T型槽3和竖向型材2的T型槽3对接,横向型材1的凹型槽4和竖向型材2的凹型槽4对接,该变流器用型材框架,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制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在横向型材1和竖向型材2的表面设置T型槽3和凹型槽4减轻了框架的自重;T型槽3用于安装电器元件,电器元件安装螺栓布置于T型槽3内,使安装螺栓沿T型槽3滑动便可实现电器元件安装位置的无极调节;设置凹型槽4便于导线的布置和固定,无需设置扎线杆和接点螺柱,有利于电器元件的安装并保持框架内部整洁。本实施例中,横向型材1和竖向型材2均为铝型材,横向型材1和竖向型材2的端面均为45°的斜面,横向型材1和竖向型材2的端面焊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03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