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电子标签校徽的校服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58861.3 | 申请日: | 201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5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朱玲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鹏远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G06K19/077;A41D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1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电子标签 校徽 校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电子标签校徽的校服。
背景技术
电子标签又称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读头、通信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交换。
当前大多数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安防工作的难点在于安防覆盖范围大,因为中小学生自控力相对较差,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最容易发生意外。而大部分学校出入口的管理主要采用人员管理,并不能有效地管理出入校园的人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内置电子标签上设有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对进出校园的人员进行信息的核对,无需专职人员在场管理,为门卫人员减小了工作强度,通过数字化自动核对信息比管理人员管理更加准确的一种内置电子标签校徽的校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电子标签校徽的校服,包括校服、校徽本体、内置电子标签,所述校服上配有校徽,所述校徽本体的前面板上设有学校LOGO,在校徽本体的边缘上设有一圈防水圈,防水圈用防水胶黏在校徽本体的四周,所述校徽本体的背面设有后盖,后盖的中间设有别针,别针焊接固定在后盖上,在别针的一端设有针头固定扣,所述校徽本体的内部设有内置电子标签。
优选的,所述内置电子标签上设有数字处理部分,所述数字处理部分的一端连接数模转换模块、电源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电源模块、模数转换模块相互并联。
优选的,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的一端连接第一混频器,所述第一混频器的一侧连接第一振荡器,所述第一混频器的另一端连接功率放大器,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第一混频器、功率放大器相互串联。
优选的,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的一端连接滤波器,所述滤波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混频器,所述第二混频器的一侧连接第二振荡器,所述第二混频器的另一端连接低噪声放大器,所述模数转换模块、滤波器、第二混频器、低噪声放大器相互并联。
优选的,所述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的一端连接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的一侧连接存储模块。
优选的,所述校徽本体为圆盘状,校徽本体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内置电子标签上设有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对进出校园的人员进行信息的核对,无需专职人员在场管理,为门卫人员减小了工作强度,通过数字化自动核对信息比管理人员管理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校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别迷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子标签示意图。
图中:1、校徽本体;2、防水圈;3、学校LOGO;4、内置电子标签;5、后盖;6、别针;7、针头固定扣;8、数字处理部分;9、数模转换模块;10、电源模块;11、模数转换模块;12、滤波器;13、第一混频器;14、第一振荡器;15、第二振荡器;16、第一混频器;17、功率放大器;18、低噪声放大器;19、无线通讯模块;20、存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置电子标签校徽的校服,包括校徽本体1、内置电子标签4,校徽本体1为圆盘状,校徽本体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校徽本体1的前面板上设有学校LOGO3,在校徽本体1的边缘上设有一圈防水圈2,防水圈2用防水胶黏在校徽本体1的四周,校徽本体1的背面设有后盖5,后盖5的中间设有别针6,别针6焊接固定在后盖5上,在别针6的一端设有针头固定扣7,校徽本体1的内部设有内置电子标签4。
请参阅图3,内置电子标签4上设有数字处理部分8,数字处理部分8的一端连接数模转换模块9、电源模块10、模数转换模块11,数模转换模块9、电源模块10、模数转换模块11相互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鹏远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未经南通鹏远教育培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88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