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油站自吸泵寿命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54687.5 | 申请日: | 2016-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1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赵雯晴;张健中;许光;周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F04B51/00;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黄钰 |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油站 寿命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吸泵寿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油站自吸泵寿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等燃油交通运输工具的普及,油品销售行业迅速发展,国内目前有加油站近10万座,其中,中国石化3万余座。自吸泵作为燃料加注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加油站的关键设备,其安全性、稳定性对加油站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自吸泵关键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很有必要,尤其是自吸泵的寿命测试,能够对现场应用进行规范和指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油站自吸泵寿命测试装置,解决对加油站自吸泵的寿命测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油站自吸泵寿命测试装置,包括电动机、被测自吸泵、储液罐、加油枪、加液罐,电动机与被测自吸泵动力连接,储液罐经过滤器管路连接被测自吸泵,被测自吸泵管路连接加油枪,加液罐管路连接储液罐,储液罐与被测自吸泵之间的管路设置有真空表,被测自吸泵与加油枪之间的管路设置有压力表和流量计,被测自吸泵位置处罩设有环境调节箱,环境调节箱内设置有温度调节器和湿度调节器,加液罐与储液罐之间的管路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信号连接真空表、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调节器、湿度调节器和阀门。
进一步的,在储液罐与被测自吸泵之间的管路设置有压差传感器,压差传感器连接过滤器的两侧,控制器信号连接压差传感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噪声检测仪,控制器信号连接噪声检测仪。
进一步的,还包括键盘和显示屏,控制器信号连接键盘和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加油站自吸泵寿命测试装置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加油站自吸泵寿命测试装置,能完成在不同温度、湿度环境下的自吸泵寿命测试,符合自吸泵的现场工况;
2、本实用新型的加油站自吸泵寿命测试装置,得到泵进口真空度、泵出口压力、流量、噪声等参数,有效反映自吸泵的真实性能特征;
3、本实用新型的加油站自吸泵寿命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自动化程度较高。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油站自吸泵寿命测试装置的主视图;
1、储液罐,2、过滤器,3、真空表,4、温度调节器,5、环境调节箱,6、湿度调节器,7、被测自吸泵,8、电动机,9、压力表,10、流量计,11、胶管,12、加油枪,13、加液罐,14、阀门,15、噪声检测仪,16、键盘,17、开关按钮,18、显示屏,19、智能测试台,20、压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油站自吸泵寿命测试装置,加油站自吸泵寿命测试装置装配安装于智能测试台19上,智能测试台19的操控位置设置有开关按钮17、键盘16和显示屏18,智能测试台19内设置有控制器和噪声检测仪15。电动机8的输出轴连接被测自吸泵7,储液罐1管路连接被测自吸泵7。储液罐1与被测自吸泵7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2和压差传感器20,压差传感器20连接过滤器2的两侧。被测自吸泵7经胶管11管路连接加油枪12,加油枪12在使用时插入加液罐13中,加液罐13管路连接储液罐1。储液罐1与被测自吸泵7之间的管路设置有真空表3,被测自吸泵7与加油枪12之间的管路设置有压力表9和流量计10,被测自吸泵7位置处罩设有环境调节箱5,环境调节箱5内设置有温度调节器4和湿度调节器6,加液罐13与储液罐1之间的管路设置有阀门14。控制器信号连接真空表3、压力表9、流量计10、温度调节器4、湿度调节器6、阀门14、噪声检测仪15、键盘16、显示屏18和压差传感器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46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